化探知识

中国化探与国际合作增辉

  尽管中国化探异军突起,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仍是化探发展的主流。从1987年起,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的勘查地球化学家开始在国际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1987年,在法国奥尔良举行的第12届国际化探大会上,讨论了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各国学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居领先水平,因而推举谢学锦为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席。这是中国化探开始在国际化探界发挥重要作用的标志性事件。1988年该项目被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执行局正式采纳,定名为IGCP259项目。1988年12月,谢学锦被选为IGCP执行局委员,同年,谢学锦被推荐为国际地球化学勘查杂志(JGE)副总编辑,1989年又被推荐为地质标准通讯(GeostandardNewsletter)区域编辑,从而使中国化探,特别是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在国际上声望大增。从1988年至1993年,谢学锦每年2月都赴巴黎参加IGCP执行局会议,评审各国项目的进展及新项目的申请。其间,IGCP 259 (1988~1992年)的进展不断得到好评,而中国的许多成果成为其中主要的支柱。IGCP 259项目结束后,其延续项目(IGCP 360)迅即得到IGCP执行局的批准。IGCP 360 (1993~1997年)结束后,国际地科联(IUGS)又特别建立工作组,使国际地球化学填图的研究得以继续。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自主创新的化探理论和方法开始向国外推广运用。例如,以地球化学填图及深穿透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依托,与美国合作在加州开展甚低密度采样测金工作(1999),在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金矿区进行深穿透地球化学测量研究(1994),对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矿区做多元素深穿透地球化学测量研究(1995),在巴西Parana州开展多元素极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研究(1998),对哥伦比亚全境做多元素超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研究(1999)等。冶金系统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调所合作进行的区域低密度化探方法研究(1987),与旧金山里诺大学合作开展“中国南方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与美国卡林金矿对比”研究项目(1991),与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合作研究安徽马鞍山金矿成因研究(1988—1990年)等。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商务部合作的援外项目,区域化探是其主要内容。已经与马达加斯加达成协议,由中国在马国全境进行1 2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另外,对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柬埔寨、老挝及缅甸的援外项目,正在谈判中。
 
  为进一步推广中国的找矿理论与技术方法,针对发展中国家举办了多次培训班,首次培训班是1996年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于北京开办的。接着,1998年在南非,1999年及2001年在哥伦比亚,又开办了培训班。2001年,由东亚及东南亚地质科学计划委员会(CCOP)、中国国土资源部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在北京十三陵举办地球化学勘查培训班,有来自10个国家的42名学员参加。2004年,由中国商务部资助举办的国际地球化学勘查/(填图)培训班,有来自非洲、亚洲、南美洲8个国家的17名学员参加。2005年,由中国商务部资助,有10个非洲国家的地质部门官员前来北京参加了地质工作培训班。2006年,商务部又多次资助,分别为非洲及拉美几个国家开办了培训班。这些培训班都有地球化学勘查与地球化学填图的讲课,并安排参观物化探所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