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知识

中国化探重要活动简介

  1)第8届国际化探大会:1980年4月10日至15日在德国汉诺威举行,谢学锦、孙焕振、李善芳(地矿部),於崇文(地质大学),郑淑慧(北京大学)出席了会议。这是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国际化探大会。大会开幕式共安排3个包括G.J.S.Govett在内的世界著名学者的报告,其中,会议主席Gundlach特别安排谢学锦在开幕式上作题为“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n China”报告,引起各国代表最热烈的反应。这个报告后由谢学锦、孙焕振、李善芳三人署名,刊登于《J. Geochem Explor》第15卷(1981)上。於崇文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德兴铜矿的报告,也引起各方关注。这是中国化探第一次走向世界国际化探界接触,中国代表的发言得到了国外同行的好评。
 
  2) Lapeltier C访华:1981年11月24日至12月12日,在联合国工作的专家Lapeltier C.应地质部的邀请来华访问和讲学,共作了11个专题的演讲,包括:①化探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及联合国的化探活动;②化探工作具体措施及标准化;③区域化探;④化探采样,冷提取方法;⑤水系沉积物异常的解释推断;⑥化探数据的记录及表示育法;⑦化探数据的计算机处理;⑧摩洛哥及萨尔瓦多的案例;⑨原生晕方法及两个实例;⑩化探新技术的进展;⑨化探测量的经济学。
 
  3)第9届国际化探大会:1982年5月12—14日,第9届国际化探大会在加拿大Saskachewen省Saskaton举行,谢学锦与郑康乐参加会议。谢学锦在会前致函加拿大地质调查所的R.G. Garrett,请他尽量在会前会后安排许多参观,并与许多学者会面。故此,除在会上宣读论文“Recent development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n China”外,还参观了Min-En公司、Placer Development公司、Calgary大学、加拿大地质调查所、McGill大学、Barringer公司、Scintrex公司等机构的实验室,并与著名化探专家Thomson I.Barakso J,Levinson A A, Boyle R W,  Garrett R.G,  Cameron E, WarrenHV,Sinclair A.J,Hornbrook E H,Lynch J J,Webber G R,Lett R等就多种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4)第11届国际化探大会:1985年4月27日至5月2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谢学锦、陆苏民及有色总公司欧阳宗圻、刘泉清4人参加了会议。在会前一星期,谢学锦、陆苏民先期抵温哥华,参加加拿大采矿冶金学会(CIMM)年会,会议期间及会后与许多矿业公司及分析公司的经理与技术专家广泛交流了经验。4月25日还飞往Edmonton会见了在Alberta大学作访问学者的邵友彬。中国代表团在这届国际化探大会上未作报告,仅谢学锦在Poster上展示了不同实验室制作同一地区地球化学图的比较,但这一展示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与讨论。刘泉清、欧阳宗圻提交了“中国斑岩铜矿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论文摘要,参观了几个试验室,并邀请澳大利亚化探专家Govett G J S教授来我国有色地质系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参观、考察、讲学,并进行了为期5天的野外考察。
 
  5) Govet G J S访华:1985年9月19日至10月17日,应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地质局邀请,澳大利亚Govet G J S教授及夫人对有色系统化探工作进行了考察,由刘泉清、欧阳宗圻、金浚陪同,听取了有色系统化探生产及科研工作概况介绍,先后到北京西安、南京、桂林、白银厂铜矿,栖霞山Pb-Zn-Ag矿参观考察,最后在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讲学,介绍了电导率等找隐伏矿的新方法,对有色系统的化探工作提出了建议,并就找矿模型、电化学方法进行了讨论。会后寄赠了Govet G J S教授一些论文及化探资料,协助组织了有色系统几篇化探找隐伏矿新方法试验研究论文,刊登于2000年出版的“Handbook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Vol.7上。
 
  6)第12届国际化探大会:1987年4月23-26日在法国奥尔良举行。谢学锦借助黄金总公司的经费支持参加会议,并应邀在会议期间讨论一项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在讨论该计划时,各国代表都感到填图方法标准化及低含量元素分析灵敏度等问题不易解决,但从谢学锦的报告中惊讶地听到,这些问题在中国都已基本解决。会议选出了包括谢学锦在内的7人指导委员会。1986年时,该项计划曾提交国际对比计划执行局讨论,但未获通过。故会议决定,借当年10月在加拿大举行勘查87会议之机,重新研究起草提交给IGCP的项目申请书。1987年10月初,七人委员会在加拿大开会,重新起草了国际地球化学填图项目的申请书,终于在1988年2月被IGCP执行局通过,编号为IGCP259。
 
  7) 1987年3月30日,地质矿产部与美国地质调查局签订中美地学合作协议,其中化探合作项目为“新疆美国西南部的地球化学异常(干旱地区金异常)研究”。中方项目负责沈时全,顾问谢学锦、邵跃,技术负责任天祥。美方Theobald P K和Smith D B于1987年5月至8月和1988年7月至10月来华合作和工作;中方任天祥、侯智慧于1987年10月至1988年1月,沈时全、侯智慧于1989年4月至7月去美合作工作。合作取得圆满成功。通过交流与合作,我国研制的荒漠区区域化探方法技术、样品分析方法和质量监控方法,特别是Au的分析和异常研究,得到了美方的肯定与赞誉。美方认为,这次地学合作中,化探合作是最好的一个。通过这次合作提高了我国化探的国际地位。
 
  8)“勘探87”国际学术讨论会:1987年10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夏国治副部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成员有谢学锦、邹光华、李善芳、林存山、李惠、王庆乙、金浚。会上,金浚提交的“中国东部厚覆盖地区地球化学勘探方法试验”参加了Poster展出;李惠提交了“Geochemical anomaly patterns of skarn Cu-Fe deposits and Cu deposits in easternHubei,China”论文。
 
  9)与加拿大的合作项目:1987年7至9月,郑天佑去加拿大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地调所合作,研究区域低密度化探方法。
 
  10)谢学锦当选IGCP执行局委员:1988年2月的IGCP执行局会议上,谢学锦被选为1989~1991年度IGCP执行局委员,此后又连任1992~1994届执行局委员。执行局委员负责评审IGCP项目每年进展及审批新项目的申请,IGCP259及其后续项目IGCP360每年都获得好评,这期间中国的进展是此项目最大的支撑。
 
  lI)与美国的合作项目:1991年10~12月冶金西南局何德润等去美国与旧金山里诺大学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南方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与美国卡林金矿对比。
 
  12)国际金矿地质与勘探学术会:1998年10月,  “ProceedingsofInernationalsymposium on Gold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ISGGE)”在中国沈阳举行,李惠在会议上宣读了题为“Geochemical anomaly patterns of gold deposits”盼论文。
 
  13)第13届国际化探大会:第13届国际化探大会于1989年10月1日至6日在巴西召开,谢学锦参加会议。会前,受巴西方面之特邀,谢学锦还与涂光炽一起参加了全巴地质大会,会上谢学锦作题为“Geochemical exploration for gold -a new approach to an oldproblem”的报告。‘会议期间还酝酿了与巴西今后在化探方面的合作。由于IGCP259及IGCP 360的工作会议皆借国际化探大会期间召开,谢学锦得到IGCP项目经费的支持,连续参加了此后的三届国际化探大会。
 
  14)第14届国际化探大会:1990年8月26日至9月2日在捷克布拉格大学举行。
 
  IGCP 259特设地球化学填图专题报告会,会场座无虚席,连通道的阶梯上都坐满了人。
 
  当谢学锦展示中国环保总局郑文光的以800个及400个土壤样品分析结果所绘的中国大陆30余种元素地球化学图时,全场轰动。这结束了IGCP259关于极低密度采样是否可行的争论。
 
  15)第15届国际化探大会:1991年4月在美国Reno举行。谢学锦与尹冰川提交的“Geochemical patterns from local to global”的报告引起热烈的讨论,此文在文集中正式刊印时,被誉为是“里程碑式的论文”;李惠提交了“Geochemical exploration marks ofblind ore bodies in gold mining districts”论文。
 
  在13届、14届及15届化探大会期间,IGCP259/360都召开了工作会议,在工作会议上争论的热点是全球地球化学填图的采样介质问题。水系沉积物?河漫滩沉积物?还是泛滥平原沉积物?经过争论,谢学锦提出的泛滥平原沉积物采样,由于有充分的实际资料支持而得到大多数与会者的赞同。    {16)全俄勘查地球化学大会:1991年,俄国召开全俄勘查地球化学大会,特邀全世界十余位专家参加,并由其中几位在大会上作报告。谢学锦在大会上作题为“全球地球化学填图对分析的要求”的报告(此报告共在国际大会上作过3次,1990年在加拿大与捷克,1991年在莫斯科)。1995年,该文在英国《Analyst》杂志上发表,其中所提要求与规定已为世界化探界所接受。
 
  17)与澳合作项目:1992年8月,方维萱、丁汝福等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派遣,前往澳大利亚Ausmindex N L公司从事铜金风险探矿和化探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在维多利亚州湿润准平原地区和新南威尔士州半干旱地区及低山区的科巴EL4232等6个勘查区,开展地质填图、物探、化探综合方法普查,以及热磁地球化学、土壤有机质相态提取、岩屑地球化学等化探新方法试验,圈定了土壤和岩屑地球化学异常,部分地段进行了钻探验证,提交了半年及年度勘探工作报告6份。
 
  18)国际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讨论会:1992年在北京举行,李惠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Fluid inclusion geochemistry of gold-bearing quartz velns”,应用包裹体地球化学直接找金,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兴趣。
 
  19)国际综合方法找矿学术会议:于1993年4月17~20日在美国丹佛市召开。会议    由经济地质学家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及美国联邦地质调查所联合组织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共7名,地矿部4名,有色系统3名。有色系统的代表齐文秀、方维萱和孙宝田参加了“矿山环境地球化学研讨班”.通过国内外的系统对比,提出了“开展环境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的建议。该建议被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地质总局采纳,从1993年开始,实施了“陕西省富硒食用植物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与开发
 
  等重点地质科研开发项目,对陕西安康地区,商洛地区,湖南甘肃新疆等省(区)的特殊地质生态开展了环境生态地球化学研究与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20)第16届国际化探大会:1993年9月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国际化探大会。中国化探工作者借此良机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化探的进展,各国学者更真切地了解了中国的化探。总的说来,这次会议反映出: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已被国际公认为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地球化学分析的许多有特色的成果使世界感到惊讶;中国独特的化探找金的思路与方法越来越多地为国外学者所认识与仿效;中国化探在环境、农业地热、石油、工程与地震预测等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也给国外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1) IGCP259项目结束:国际地球化学填图项目于1993年2月结束,其指导委员会于1994年4月在英国Keyworth召开,谢学锦参加讨论最终报告之初稿,并讨论其后续项目IGCP360的实施。
 
  22)地质分析94:地质分析94是首次主要涉及地质分析的专业会议,于1994年9月在英国Ambleside召开。谢学锦以IGCP259/360分析方法委员会主席身份在此会上主持一个讨论会,并在大会上作报告,介绍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及其中的分析问题。
 
  23)第17届国际化探大会:1995年5月在澳大利亚Townsville举行,会上谢学锦与成杭新宣读了“The suitability of floodplain sediment as a global sampling medium:
 
  evidence from China”,王学求宣读了‘‘Nanoscale metals in earthgas and mobile forms ofmetal in overburden in wide spaced regional exploration for giant ore deposits”。
 
  24) IGCP360项目工作会议:于1995年9月15—25日在芬兰召开,讨论IGCP259/360最终报告内容的实施及经费的筹措,重新改选了机构负责人,谢学锦再次当选分析技术委员会主席。
 
  25)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1996年8月在北京举行。冶金化探提交了论文3篇。李惠、王支农参加了大会,宣读了论文“The model of gaseous and ionic haloes of inclusionsin gold deposit”,展出了论文“ideal models of primary superimposed halos in large andrich gold deposits in the East of Shandong”。首次总结出金矿床四种叠加结构的理想模型和五条盲矿预测准则,引起了外国专家极大兴趣,日、澳、英的专家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是原生晕找盲矿理论的重大进展与飞跃。会议期间,首次举办中国对国外学者的培训班,有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学者参加。
 
  26)全巴地球化学大会:1996年10月23~2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特邀A.G.Darnley(加拿大)、谢学锦及J.Fortescue(美国)参加,以讨论巴西的地球化学填图工作。
 
  27)与俄合作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经地矿部和国家科委批准,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与全俄矿经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吴传璧主持下设立“矿床局部预测、普查和勘探工作中矿床模型的建立和应用”项目,共同编写了包括地球化学模型在内的“世界不同地区矿床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研究报告(费多尔丘克,吴承栋,吴传璧等),用中文和俄文分别在两国出版。作为合作项目的资料,吴传璧撰写了“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科学基础与实际应用”,系统介绍了中国区域化探、矿区化探和气体化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效果,1997年由俄联邦自然资源部的刊物<信息研究选集》发表,被俄罗斯化探工作者热切关注和广泛引用。
 
  28)格里戈良访华:1997年3月,俄罗斯化探专家C.B.格里戈良来华访问。到地矿信息院会见吴传璧等,为他们系统译报他的论著表示谢意,‘并赠送新作;应邀在中国地质大学举行报告会,介绍“离子晕法”。嗣后,访问了地矿部物化探所,到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作“化探找矿新方法及应用”的学术报告,并就地电化学方法的应用、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了交流讨论。
 
  29)第18届国际化探大会:1997年5月在以色列举行,谢学锦宣读了“Orientationstudy of strategic deep-penetration geochemical methods in the central Kyzylkum desertterrain, Uzbekistan",  王学术宣读了“Delineating of regional anomalies penetratingthrough thick cover in concealed terrains a case history from the Olympic Dam deposit,Australia”。会议期间,谢学锦与Cameron I-起首先提出了“Deep-penetratinggeochemistry”的概念。
 
  30)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1984年在莫斯科举行。胡国廉在会上宣读了“汞气测量研究成果”论文。
 
  31)南非98’地质大会:1998年7月4日至12日在南非召开,共有10个主题发言,从矿产勘查到板块构造,其中矿产勘查的主题发言人是著名矿产勘查大师Woodall R,题目是“过去的成就与未来的挑战——处于创造性反弹的间隙”,这也是这次大会的总主题。
 
  王学求代表谢学锦作了勘查地球化学的主题发言,题目是“面向矿产勘查的地球化学填图”。
 
  32)芬兰学者访华:1997~2000年间,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张西平两次到芬兰奥鲁大学及芬兰地质调查所学习、实习,并获奥鲁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应该所邀请,1999年10月,芬兰奥鲁大学地质系主任、地球化学家Riso Aarro教授,芬兰地质调查所EliasEkdahl博士、Hannu Makkonen博士应邀来华访问,就冰碛物地区化探工作方法及环境地球化学学问题作了学术报告;到陕西秦岭黑色岩系地区进行考察,研究了铂族元素合作找矿评价项目。
 
  中国的化探继北欧、苏联及美国之后于1951年已开始发展,比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都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迟至20世纪80年代才与国际活动接轨。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们一直排除万难,坚持兼容并收,吸收东西方好的经验,摒弃不好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化探走向世界,做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性成果,并对国际勘查地球化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种好的传统希望后来人能继续坚持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