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工程地质
河西走廊地区地质概况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为一呈北西西走向的狭长地带;它南邻海拔4000m以上的祁连山,北依成残山丘陵的北山。走廊地区海拔多在2000-2500m之间,面积约3.2万km²。自30年代此发现石油以来至今已有50余年,本区一直是我国西北部石油生产的基地之一。
经过长期的石油勘探及生产,在河西走廊一些油田勘探和生产区钻了许多油井和勘探井,为了解油层的温压条件,其中有350余个钻孔曾进行了钻井测温和试油测温,这里测温钻孔的最大深度为4500余米,多数孔深在l000-2000m之间,约有1/3的测温孔深在500-1000m此外,在进行该区水文地质调查时尚对1-200m深的水井和钻孔进行了测照,这对了解区域地温分布特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河西走廊地区的地温研究是以石油深孔为基础,并参考了水文地质浅孔测温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完成的。
河西走廊是以前震旦纪及古生代褶皱为基底的中新生代断陷一拗陷盆地,有部分前震旦纪及古生代地层在河西走廊中部出露,并构成合黎山、龙首山等低山丘陵区。印支运动祁连山褶皱隆起,并向南和向北推挤,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小型断陷盆地;在燕山运动早期就形成了河西走廊的雏形,经历了侏罗系早期强烈的沉陷和晚期的下降、上升运动的相持阶段,从而接受了大量陆相及河湖沉积,形成一套以砂泥岩、砾岩为主并夹有泥灰岩的沉积地层;白垩纪、第三纪又经历了上升剥蚀和强烈下沉运动的影响,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代砂、砾岩及泥岩沉积;喜山运动使祁连山继续隆起并向两侧推覆,致使走廊地区的中新生代地层褶皱,形成山前背斜隆起带及向北推覆的逆掩断裂(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玉门研究队,1982),给石油的形成、运移及储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河西走廊的中部,中新生代地层在上述运动的影响下具有平缓的隆起和拗陷,在隆起的轴部和断层封闭处常有利于油气的集聚。河西走廊地区中新生代地层厚度在4000-5000m。通过玉门的地质构造剖面,基本上反映了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这种特征是影响河西走廊地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经过长期的石油勘探及生产,在河西走廊一些油田勘探和生产区钻了许多油井和勘探井,为了解油层的温压条件,其中有350余个钻孔曾进行了钻井测温和试油测温,这里测温钻孔的最大深度为4500余米,多数孔深在l000-2000m之间,约有1/3的测温孔深在500-1000m此外,在进行该区水文地质调查时尚对1-200m深的水井和钻孔进行了测照,这对了解区域地温分布特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河西走廊地区的地温研究是以石油深孔为基础,并参考了水文地质浅孔测温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完成的。
河西走廊是以前震旦纪及古生代褶皱为基底的中新生代断陷一拗陷盆地,有部分前震旦纪及古生代地层在河西走廊中部出露,并构成合黎山、龙首山等低山丘陵区。印支运动祁连山褶皱隆起,并向南和向北推挤,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小型断陷盆地;在燕山运动早期就形成了河西走廊的雏形,经历了侏罗系早期强烈的沉陷和晚期的下降、上升运动的相持阶段,从而接受了大量陆相及河湖沉积,形成一套以砂泥岩、砾岩为主并夹有泥灰岩的沉积地层;白垩纪、第三纪又经历了上升剥蚀和强烈下沉运动的影响,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代砂、砾岩及泥岩沉积;喜山运动使祁连山继续隆起并向两侧推覆,致使走廊地区的中新生代地层褶皱,形成山前背斜隆起带及向北推覆的逆掩断裂(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玉门研究队,1982),给石油的形成、运移及储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河西走廊的中部,中新生代地层在上述运动的影响下具有平缓的隆起和拗陷,在隆起的轴部和断层封闭处常有利于油气的集聚。河西走廊地区中新生代地层厚度在4000-5000m。通过玉门的地质构造剖面,基本上反映了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这种特征是影响河西走廊地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 > 河西走廊地区区域地温分布的基本特征
下一篇 > 四川盆地油气区地温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