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

  随着人口的剧增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对水的需求迅速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合理加以开发,加强保护,以提供更多的水量,并做到可持续利用,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已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和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正确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但单将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作为研究对象的较少。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一定的技术经济水平和社会生产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可最大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 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涵义主要包括:
 
  (1)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涵义必须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4个因素。
 
  (2)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是适度的,具有阈值。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阈值一方面取决于当代技术能力、经济水平,而且呈正比例关系;另一方面取决于生态环境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制约,呈反比例关系。
 
  (3)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是动态的量。一方面,随着工程建设开发技术的进步,地下水资源的开发量占当地地下水资源总量的比例可逐渐增大,从而增大地下水资源的承载力,但这种增长具有阈值;另一方面,随时间的前进和节水技术的进步及节水意识的增强,挖掘潜力、节约用水,多方设法提高用水效率,可提高单位水量的承载能力。但是,如果过渡开发地下水资源或污染地下水,引起地下淡水资源的退化,那么地下水资源的承载力将会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