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

贵州铝土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矿床充水水源
 
  矿井之所以有水涌入,是由各种水源通过各种通道进入井巷造成的,其涌水量的大小主要受矿床赋存与开采的具体条件控制。因此,充水水源与通道是形成矿井涌水的必备条件,加上影响涌水强度诸因素,三者综合作用称为矿床充水条件。大气降水是本矿区矿坑涌水的重要来源。此外,地表水如灌溉渠、出山口河溪等也具有渗入地下含水层并进入矿坑的可能。
 
  2、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大气降水进入矿井的过程是,大气降水在汇水范围内降落到地表后,除蒸发、土壤持水等外,一部分直接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在各种地层的孔隙、裂隙、溶蚀裂隙或溶洞等中储存、径流,可进入矿井:另一部分以地表径流形式汇入沟溪,在地表径流过程中(特别是在流经矿区一带时),这些地表水流产生一定渗漏而转化为地下水,也可进入矿井。
 
  矿坑涌水量的大小与降水性质、强度、连续时间以及入渗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2009年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巷道涌水观测,对矿坑排水量和降水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2009年枯水期间,大部分天气晴朗,降水量较小,矿坑排水量平均约为320m3/h,而在2009年丰水期间,大部分天气为强降雨,矿坑排水量平均约为500m3/h。因降水影响,矿坑排水量增大了56.25%。
 
  3、断层导水性和含水性
 
  矿区内不是所有的构造破碎带都是导水断裂带,还有一部分是隔水断裂带。它们分布在较软的地层(如页岩、泥岩、粉砂岩等)或局部坚硬、半坚硬地层中,为充填、胶结紧密的压性或压扭性断裂,被泥质充填,不仅本身不含水,而且还可以起隔水作用。
 
  岩溶的发育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本矿区内,岩溶多分布于含水层的浅部及项部,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在岩溶风化面层位的巷道突水点较多,水量也较大。突水点常向地下水补给源移动,矿坑涌水量随主要巷道的增长和开拓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在目前龙滩坝矿段的基建过程中,基建探矿坑内钻进入矿层后出现钻孔涌水频繁。个别钻孔遇到裂隙水和岩溶管道水,而矿体下部的高台组白云岩受构造破碎带的影响,巷道所经过的断层带及影响带出现涌水。巷道在1300m中段遇到的裂隙及岩溶管道涌水与地表连通,井下涌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地面降雨直接将泥沙带入井下,导致施工排水难度大费用高。对于小范围的涌水可采取适当的封堵措施,降低基建及采矿过程的排水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