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

在建和生产矿山的水文地质评价方法

  (一)在建矿山水文地质评价
 
  1.评价主体工程地段的层位稳定性
 
  查明影响施工的构造破碎带、岩性薄弱带、流砂涌泥段反岩溶强烈发育带等;强径流地带、强富水地段等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2.施工过程水文地质评价
 
  (1)根据原矿区物探资料,收集竖井、斜并、平巷、运输线路、供电线路、供水线路、尾砂坝、尾砂库等基建工程的水文工程地质资料,进行水文工程地质安全分区;
 
  (2)对施工可能出现的水害做出预测,以便制订探、排水制度、堵水材料设备、人员与设备安全保障措施等;
 
  (3)工程地质测绘要求进行井巷水文工程地质测绘,并绘制水文地质图;
 
  (4)发现原水文地质勘探程度不够,不能满足在建施工需要时,进行补充水文地质调查或补充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二)生产矿山水文地质评价
 
  1.评价矿床开采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
 
  (1)查明矿床充水水源、通道及充水强度等充水条件的变化;
 
  (2)矿床充水水源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来水方向,补给水源,补给边界,开采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变化;
 
  (3)矿床充水通道及其影响因素,通道类型及控制条件,强裂隙或强岩溶发育等赋存规律,岩溶发育规律,塌陷分布预测,采动导水裂隐带发育预测等;
 
  (4)隔水层底板赋存规律及其隔水程度、稳固性、厚度、分布和埋藏特征及可能发生的变化等;
 
  (5)查明实测矿坑涌水量及其与采深、采空面积或主要井巷长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矿区水文地质长期观测成果所验证和新发现的矿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等。
 
  2.矿床疏干效果,疏干引起的不良后果,矿山采取的对策,经验与教训等。
 
  3.矿坑涌水量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对比,产生误差的原因分析;矿山防治水措施,完成的工作量,防治水效果,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值得推广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等。
 
  4.历次重大灾害性事故及其处理方法、效果;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作的突水条件分析及突水预测,预测成功率,经验与教训总结。
 
  5.矿坑水综合利用、矿山供水、复垦还田、矿坑酸性水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和成果。
 
  6.坑道水文地质编录,探放水钻孔、井巷编录,防治水工程水文地质编录等原始水文地质编录工作量和质量评价。
 
  7.矿区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工作的方法和工作量,以及质量评价。
 
  8.矿山开展专门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矿床水文地质综合性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