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知识

干旱荒漠区化探野外研究方法

  面积约180×l04 krm²,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由于风成沙干扰,长期以来常规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效果不佳。1982~1985年,物化探所与内蒙古以及青海新疆物探、化探队合作进行了大规模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任天样等,1984):

  1)干旱荒漠区主要由三种亚景观组成:

  ①石质山区及低山丘陵区;

  ②薄覆盖的丘陵准平原及石质戈壁区;

  ③厚覆盖的砾石戈壁及沙漠。该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日、年温度变化巨大,风大沙多,物理风化作用、风蚀与风积作用、蒸发蒸腾作用强烈,无地表径流,地表物质以风和骤发性洪水搬运作用为主。

  2)区内地表物质(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风成物质(包括风成沙)主要分布在2mm以下颗粒中。而与矿化有关的重矿物大部分未从岩屑中分离出来,主要保存在粗颗粒中。因此,在该区进行水系沉积物和土壤测量时,筛取>2 mm的粗颗粒物质[一般选(-5~+2)mm或(-10~+0.9)mm]可有效过滤风沙干扰,再现异常的原貌。

  3)该地区年降雨量虽少,但降雨集中,易形成骤发性洪水,有利于粗颗粒物质沿沟谷或河道做较大距离搬运。因此在荒漠山区和低山丘陵区进行地球化学填图时应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采样密度以1点/(1—4) km²为宜。由于荒漠区河道竟、辫流多,应横切河道,在有利于粗细粒物质混合堆积处,多点采样组合。

  4)该区土壤中钙积层或盐积层对许多元素的迁移有屏蔽作用。在地势起伏较小、薄覆盖的丘陵准平原区进行土壤测量时,一般应穿透钙积层或盐积层,在其下部或在残积层中取样。取样密度1个点/(1~2) km²。

  5)在石质戈壁区,岩屑测量或残积物测量可获得满意效果。

  6)许多干旱荒漠区都有以基岩裂隙水或风化裂隙为主的牧井或泉分布,分布密度一般大约为1个/(5~30) km²。利用这些井、泉进行水化学测量,可以快速圈出有工作远景的地区和重要成矿靶区。

  7)砾石戈壁和沙漠分布区,由于砾石和风成沙厚达数十米,暂无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