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知识

化探野外快速分析测试技术发展概述

  化探所用的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测试技术,先于地球化学探矿技术的诞生而产生,随地球化学探矿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开始,它只是勘查地球化学家补充肉眼观察的一种手段;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化探异常检查、异常追踪、异常解释及化探详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回顾西方国家地球化学探矿(化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化探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测试技术,对勘查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探矿)的创立、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中到40年代初,光谱分析技术的崛起,推动了北欧化探方法的发展,促成了苏联化探方法的诞生(霍克斯HE等著,谢学锦译,1974)。20世纪40年代末期,经典著作《微迹金属比色测定》(Sandell E B,1944) -书的出版,对欧美化探技术的产生及后续发展影响极大。由于比色分析法比较简单,易于掌握,一些成矿金属元素(离子或络合物)与特殊的有机染料生成专属性很强的有色配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元素的浓度与颜色深度成正比(光度测定中的朗伯一比尔定律),色阶鲜明,且可用肉眼估算金属元素的含量(目视方法)。因此,此书一问世,便受到美国地调所化探专家的重视,他们立即研制铜、锌等元素的野外比色分析方法。1949年,美国地调所地球化学探矿室成立仅一年,Hawkes与Lakin用双硫腙比色法在田纳西州找到残积土下的锌矿。19so年,Lovering T s、Huff L c和Almond H发表了在亚利桑那州San Manual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我铜矿的论文(Fletcher w K,1981)。这种利用比色分析法找矿的地球化学方法,立即受到中国地学工作者谢学锦与徐邦梁的重视,他们在阅读上述论文后,也开始研制双硫腙测定铜的野外比色分析方法,并于1951年在安徽月山进行了中国首次地球化学探矿试验(谢学锦,徐邦梁,1953)。从此,中国的化探技术,作为一种找矿方法迅速兴起,并逐步发展成为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科分支——勘查地球化学。
 
  中国化探的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测试技术,大约经历过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诞生、发展了以冷提取比色技术为主的野外快速分析测试技术,带动了中国化探技术的迅速兴起和发展。
 
  2)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展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金矿,稍后又实施了规模巨大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由于需要对发现的大量金等元素的化探异常进行检查、评  价,使以测定金元素为代表的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测试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既研制、开发了行之有效的比色分析方法,又研制了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及相应的分析方法。
 
  3) 20世纪90年代,伴随区域化探扫面、金矿化探的深入和认识的深化,为适应准确解释异常成因、追踪异常源的需要,化探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测试技术进入了发展野外多元素(特别是有关指示元素)测试方法的时期。
 
  4) 21世纪初期开始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要求野外快速分析测试技术向轻便、实用、简单、微量、痕量、多元素方向发展,在开发普遍适用的野外多元素快速测试方法技术的同时,研制在特殊景观区使用的简易快速的近似定量、半定量方法技术。野外快速分析测试技术进入了一个仪器与化学方法百花齐放、群相争艳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