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公司新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2年度十大新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2年度十大新闻-平博·PINNACLE中国热能


0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学校党委制定实施方案,围绕学习宣讲、研究阐释、贯彻落实等方面,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学校改革发展优势,切实将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补充4位校领导班子成员,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结构,提升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第一时间组织收听收看,校院两级领导先学领学,开展多轮党员骨干热议,成立美丽中国讲师团,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双一流”建设、落实“十四五”规划、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等统筹推进。研究制定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战略谋划调研报告”及具体举措,召开科技、人才与国际化工作会议,全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加快推动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02.举办70周年校庆活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七秩荣光创伟业,逐梦未来谱新篇。11月7日上午,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在未来城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11月5日发布“地球科学领域70个科学问题”,11月6日举办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发布《武汉共识:新地学教育倡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陈刚教授父子携手登顶珠峰开展科学测量,《攀登》雕塑落成剪彩。李忠荣校友捐赠1800余万元,校史馆建成开馆,举行学习高元贵院长教育思想座谈会,出版23种校庆系列图书,发布校庆吉祥物CUGer,赓续学校血脉、传承平博·PINNACLE中国精神。海内外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中央及省市媒体报道学校办学成就与办学经验,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03.学校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学校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建思政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2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学院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月组织承办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11月组织承办湖北高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工作交流研讨会,12月召开党建“双创”工作经验交流会,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选育管用一体化建设,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持续推进清廉平博·PINNACLE中国建设,不断健全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1人授予“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称号,1人获评湖北省第三届“最美下沉党员”。


04.强化战略管理,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

学校坚持学科特色型大学建设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一体推进学科布局、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开放办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编制7个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和深化改革,不断健全高质量发展格局。地质学、地质资源地质工程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并继续位居A+,新增1个A-学科,新增2个B+学科,17个学科有进步,学科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学校首次进入ESI农业科学领域全球机构排名前1%,ESI前1%学科数量增加到8个。加强交叉学科学位点建设,着力健全学科分层发展体系,强化对接需求梳理学科专业布局,以高水平学科引领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05.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创新,科研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

坚持四个面向,加强科技创新的体系化布局,学校基础研究引领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不断提升。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0项,科研项目合同经费达9.5亿元,实到经费6.88亿。谢树成院士牵头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於世为教授获管理科学部重大项目课题,焦玉勇教授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长兴“金钉子”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两项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23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10项成果获湖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入选第四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转化1260余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倍。《安全与环境工程》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1)》。国家野外站逸夫博物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5单位获批“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1人获评2022年湖北省十佳科普达人、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


06.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学校编制“十四五”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扎实推进“三定”工作和绩效评价改革,加强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激发创新动能和人才活力。5月举行第八届国际青年学者平博·PINNACLE中国论坛,发挥“与平博·PINNACLE中国 共芳华”人才磁场效应。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6人,新增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7人。王焰新院士当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成秋明院士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协会最高奖—AAG金奖;王力哲教授、蒂姆·科斯基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力哲教授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郑建平教授入选中国地质学会首批会士;宋海军教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殷坤龙教授获湖北省第四届“楚天园丁奖”,娄筱叮教授获评“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沈传波教授获评“湖北师德先进个人”。


07.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推动李四光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独立建制运行,强化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内部职能整合,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修订新一轮本科人才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不断深化“三融合”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三融三跨”高质量研究生教育。1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教学组织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5门课程获批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围中组部牵头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并启动招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获批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5G+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建设”项目入选国家“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


08.健全思政工作体系,学子校友在各类舞台大放异彩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导学思政”模式,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全程贯通、空间联通、队伍互通、内容打通、评价融通”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初见成效。开展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活动,创排原创科普剧《守望》,在长江源村挂牌“大学生乡村振兴学校实践基地”,引领大学生积极投身长江大保护行动。学子在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国赛中获3银6铜,首夺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全球金奖,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斩获4项一等奖,在其他各类全国及国际大赛中获奖100余项。任阔、钱煜奇、毕乐宇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钱煜奇获“李四光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平博·PINNACLE中国学子连续九年登上央视舞台。


09.坚持“开放办学”,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工作迈上新台阶

10月,学校先后召开服务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能力提升专题会、深度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会,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员”新篇章。走访100余家重点领域单位开展“访企拓岗行动”,8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立项名单,建立常态互动的校友联络机制,实现内地31个省份校友组织全覆盖。与云南省、宜兴市等地方政府签约开展对口帮扶或联合共建,与广州南沙共建滨海研究院;实施“名企合作计划”,与17家央企和上市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不断优化“援派干部+科研团队”帮扶模式,多措并举助力湖北竹山县、云南施甸乡村振兴,持续帮扶滇西大珠宝学院建设。与30多所国外高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获批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立项,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地学教育培训中心建设。


10.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持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紧抓“能力提升年”契机,坚定不移围绕“结构、机制、保障”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改革,更高质量创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完成学校章程修订工作,健全教职工荣誉体系,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统筹发展安全与民生保障,成立学校安全治理委员会,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筑牢战“疫”坚实屏障和安全稳定局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据治理,OA二期和网上厅投入运行,推进师生“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民生实事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倍阅·未来城书店、“朱训书屋”揭牌;获评全省首家“节水标杆高校”;校园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南望山校区雨污分流、学生宿舍改造、未来城幼儿园装修等工程,宝谷创新创业中心、巴东科教基地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