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探

地质、物化探和钻探资料需收集的内容

  (一)收集内容
  1.地质资料
  收集测区地质、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环境、矿产等方面的文、图资料。时间从新到老,比例尺从大到小,优选最新成果资料,剔除过时资料。
  2.地球物理资料
  着重收集中、小比例尺的航磁数据(用于数据处理、解决第四系覆盖区深部构造等地质问题)和推断解释成果资料(与遥感资料综合,为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提供佐证)。
  3.地球化学资料
  中、小比例尺标准分幅的化探数据或图件,用于水文地质环境的多元数据拟合分析c
  4.钻探资料
  各类水文地质钻子L统计资料,用于了解含水层深度与厚度、潜水面埋深等情况。

  (二)资料初步分析整理
  1)了解、掌握资料的技术参数:成像时间、季节、成像仪器、波段、经纬度、太阳高度角等,供水文地质遥感解译时参考。
  2)分析研究前人对区域地质遥感解译成果的合理性、可靠程度,弄清遥感资料能解决的、已解决的及有待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
  3)在了解前人解译成果基础上,明确本次工作的重点和技术难点,为合理选择新的遥感数据源、数据源组合及遥感地质信息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三)野外踏勘
  野外踏勘任务:了解工作区主要地质环境要素的类型、构成、分布规律及其遥感影像特征。踏勘路线应布置在主要环境地质类型的分布地段。
  踏勘中,应仔细观察环境地质要素与遥感影像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并对照其他成果图件资料,尽可能详尽、准确地建立目标物的解译标志(各类环境地质要素在遥感图像上的色调、形状、大小、影纹、结构、位置等特征)。若工作区面积较大,或跨越多个地貌单元,应根据地域特点分区建立遥感解译标志。遥感解译标志的构成与遥感信息源、季节、地域等条件有关,条件有显著变化,则需分别建立遥感解译标志,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