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敦煌: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平博·PINNACLE中国热能工程物探:目前,地热作为用途广泛的综合性矿产资源和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其勘探开发利用日益升温。地热勘探的目标是建立热构造模型、流体流动模型和贮集构造模型。为了查明贮集热水的场所、热水温度、压力及性质和贮集层供给的热水量,最终构建以下模型来达到地热勘查的目的:
(1) 热构造模型:热源位置和种类(包括火山分布、火山活动史和岩浆活动)、地下温度分布;
(2) 流体流动模型:地下流体流动构造(各地层、断裂透水情况)、流体性质;
(3)贮集构造:贮集层的种类、位置、形状(包括基岩构造、断裂构造、多孔质裂隙岩体分布构造、火山岩分布)。
研究区位于敦煌市城区至鸣沙山一带,构造位置属敦煌盆地五墩深凹西南边部,区内地层由新至老,主要有第四系(Q)、新近系(N)、中生界侏罗系(J)、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Ar Pt D)。第四系(Q)为一套河湖相松散沉积物,无胶结,据钻孔揭露,敦煌盆地南边缘厚度250~300m,水温17℃~23℃,地温梯度1.5℃~2.0℃/100m,为良好盖层;
新近系(N)为一套滨海相碎屑岩沉积,地表无出露,据钻孔揭露,敦煌盆地底部第四系地层之下普遍伏有新近系地层,厚度300m左右,岩性主要为浅桔红色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砂砾岩等,为第一热储层,在一定条件下起到盖层作用,热储具有孔隙度大、渗透率高、水量较大的特点,但水温较低,为主要的热储层;中生界侏罗系(J)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灰岩和火山岩沉积,地表无出露,据太阳温泉酒店地热井揭露,厚度大于1400m,下伏于新近系之下,岩性主要有上统粉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砾岩和中下统粉细砂岩、砾岩、泥岩、粉砂岩,为第二热储层;
太古宇—古元古界敦煌岩群(Ar Pt D)为一套中深变质碎屑岩夹大理岩及多层中基性火山岩,厚度大于2882m。分布于研究区南侧三危山一带,地层呈近东西向展布,亦是敦煌盆地基底的组成部分。岩性特征为一套深变质的杂岩,主要岩性有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透辉石岩、石英片岩、大理岩和黑云母石英片岩等,推断为第三热储层,水量极贫乏,以干热岩为主。
地球物理方法选择依据
研究区地热资源类型上属于中低温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常沿大型导热构造呈带状分布。这些构造及其所控制的地层结构在深部区域往往比较复杂,综合利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同一对象能更好地接近实际,获得对地下构造更全面的认识。
根据收集到的以往测井资料,新近系地层电阻率值为5~50Ω·m,并且电阻率值主要出于40Ω·m以下,电性特征为稳定的低阻值,侏罗系地层相对新近系地层显著升高,在有测井数据地段显示电阻率值为50~130Ω·m,电性特征为变化范围较大的中低阻值,详见表1。
表1 电性参数统计表
在运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磁法测量和土壤氡浓度测量对研究区地热进行综合勘查后,综合地球物理成果资料,利用Encom PA对研究区可控源反演剖面和化磁极异常进行三维展示,。由三维展示图可以看出,由磁法推断的断裂F1和F2的深部延伸情况可由可控源反演剖面确定,断裂呈北西走向,F1断裂倾向往南逐渐变缓,F2为近垂直断裂,F1和F2断裂控制了局部构造的发育,在断裂两侧,存在A区和B区两处高磁异常,推测A区为侵入岩引起,B区与结晶基底隆起有关,因此可以推测夹于其间的新近系地层为地热资源有利区域。
通过对地热研究区进行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获得以下结论:
(1)通过对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及多种物探方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区内地球物理资料—地质资料推断解释依据。综合推断解释了F1、F2、F3三条隐伏断裂构造。
(2)经过反演处理,并结合地质、钻探、物探、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推断出了第四系底板埋深、第三系底板埋深。
研究区地球物理三维成果图
(3)综合分析可控源反演剖面、磁异常边界识别结果和氡浓度异常,并进行三维结果展示,F1断裂倾向往南逐渐变缓,F2为近垂直断裂,断裂呈北西走向,F1和F2断裂控制了局部构造的发育,是良好的热水运移通道,在断裂两侧,A区侵入岩与B区结晶基底隆起为地热提供了良好的储存环境,因此可以推测夹于其间的新近系地层为地热资源有利区域。
上一篇 > 工程建设中,物探应该如何检测
下一篇 > 综合物探手段在福建龙岩地区地热勘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