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安徽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概况

  自然地理条件
 

  安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域内北部平原坦荡、中部丘陵起伏、西部及南部为山地。全省分淮北平原、江淮波状平原、沿江丘陵平原、皖南山地和大别山山地五大地貌单元。有长江、淮河及新安江三大地表水流域,湖泊发育;多数城市位于江河湖沿边。安徽属暖温带、亚热带过渡气候区,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寒夏炎。多年平均气温14~17℃,1月份平均气温-1至-4℃,7月份平均气温27~29℃。年平均降水量750~2100mm。总体恒温带上限深度8~25m、下限深度12~40m,平均温度15.9~19.3℃。200m以浅地温与冬、夏季气温差值较大,可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室内需要冬季取暖、夏季制冷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较宜于地温年内动态平衡。


  地层岩性及结构划分
 
  (1)地层岩性划分:根据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特点并结合安徽地质条件实际,主要依据工程地质特征及地质时代将地层岩性分三类。①第四系及新近系为松散岩类地层(Q+N)。②古近系及白垩系为半固结岩类地层。③除松散岩类及半固结岩类地层外划分为固结岩类岩石。
 
  (2)地层结构划分:依据浅层地热能地质条件及其开发利用特点,参照相关规范,将安徽地层结构分单一结构和双层结构两大类。
 
  ①单一结构分单一松散层结构和单一基岩结构:Q+N厚度大于100m概化为单一松散层结构;Q+N厚度小于30m概化为单一基岩结构。②双层结构是上部为松散岩类地层,下部为半固结、固结岩类的基岩:Q+N厚度30~50m为第一双层结构;Q+N厚度50~100m为第二双层结构。
 
  安徽地级城市主要分布于四个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其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结构、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条件对浅层地热能分布及开发利用有直接控制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