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高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羊八井型

热储温度高于150℃且具有高渗透带的地热系统称为高温对流型地热系统。我国喜马拉雅地热带上的许多地热系统是这一类型。

羊八井地热系统位于拉萨市西北约90km,热田自1976年开始勘察,1977年9月开始1MW试验机组发电,是我国最早开发高温地热田。此后装机容量逐年增大,到1991年实现装机容量25.18MW.羊八井是我国目前唯一仍然在发电高温地热系统。

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已经累计发电31亿kW·h左右。

羊八井地热田的面积为14.6k㎡,以中尼公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南区是第四系砂砾石层构成的孔隙热储,盖层为黏土,热储温度最高达161℃.北区以基岩裂隙热储为主,盖层为薄层的第四系,热储温度可达202℃.
到1993年,羊八井热田内共施钻地热井70眼,其中勘探井20眼、探采结合井8眼、生产井40眼、回灌井2眼。钻井深度多小于500m,其中500~1000m的井3眼,大于1000m的井2眼。到1993年,共有地热生产井26眼。ZK4001井深度1459.09m,井下最高温度251℃,井口温度200℃,汽水总量302t/h,据此计算单井发电可达12MW.ZK4002井深度2006.8m,在钻到1850m时,井下温度就高达262℃.1994年3月下滤管后用气举引喷成功,1994年5月8日测得成井后恢复的最高温度为329.8℃.深部地热资源前景看好。

羊八井地热系统的成因模式可以概括如下(多吉,2003):热源来自熔融状态的岩浆,它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喜马拉雅强烈碰撞导致的下地壳重熔,形成的花岗岩熔体上涌侵入到上地壳的结果。这类花岗岩在地表也可以观测到,即所谓西藏的新生代花岗岩,最年轻的只有10Ma.水源补给来自海拔4400~5800m的念青唐古拉山区,其经过深循环之后,在羊八井地热系统北区形成升流,上涌至地表,并且在浅部向南侧排泄。地热流体的上升通道是由张性-张扭性断裂带构成。它们是在强烈挤压作用下,沿着垂直于缝合线方向形成的纵张断裂或者裂隙(图7-3).

羊八井地热系统有三个热储层,即浅部松散层孔隙型热储,埋深在180~280m,热流体温度为140~160℃;深部高温裂隙型热储分为两层,第一层为800~1300m,温度为250~278℃;第二层为1800m,温度大于300℃.在我国滇、藏和台湾地区分布着大量的高温地热系统。在西藏南部,地表共有600多
高温地热显示,包括间歇喷泉、沸泉、喷气孔、冒汽地面、水热爆炸等,其中345处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过实地查证。据估算,西藏地区的地表天然放热量为622.8x106J/s.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热水属Cl-HCO3-Na型,并含有丰富的Li、Rb、Cs、B等元素,总矿化度为1~3g/L.
腾冲为现代火山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并与缅甸接壤。该区已确认出的水热区共有58处,其中“热海”热田最具开发前景。地球化学温标显示,腾冲地区热储温度可达230~240℃,其热源可能是一个正在冷却的岩浆囊。
 
地热发电

据估算,滇藏地热带总的发电潜力约为6000MW(廖志杰和赵平,1999).其中西藏云南各占大约一半。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目前总的装机容量为25.18MW,只占西藏地热资源发电潜力的1/121.由此可见,西藏地热发电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