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地热温泉
温泉文化与福州旅游开发
温泉是一种地热资源, 它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化合物, 我国早在东汉时就发现温泉有较高的医用保健价值[1]。如今, 人们对温泉资源进行广泛开发, 形成丰富多彩的温泉文化。福州是“中国四大温泉之乡”之一, 其丰厚的温泉文化底蕴是打造福州“温泉旅游文化名城”的基石。
温泉文化, 是指人们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温泉资源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 是以温泉为物质载体或依托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及其“ 物化”体现, 主要包括重视生命质量的温泉康体保健文化、愉悦身心的温泉休闲文化、千姿百态的温泉景观文化, 以及温泉地名文化、温泉名人文化、温泉宗教文化、温泉诗歌艺术文化和温泉民情风俗文化等。
温泉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由于温泉的形成受地质构造———地热背景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温泉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我国已考察探明的温泉(温度高于25℃)有2200 处, 其中, 温度高于60℃的温泉占24%, 除了黑龙江和宁夏现未发现高于25℃的温泉, 上海和天津两市无温泉出露之外, 其余省区市均有数量不一的分布。这就决定了各省市温泉文化形成带有当地浓厚的地域性特征。受温泉资源不可转移的特性限制, 温泉旅游的开发也同样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因此也促进温泉文化地域性特征的形成。
2 福州温泉的地理分布特征
福州温泉一般出露在大气降水汇集最有利的地形低洼处, 如山间谷地、平原、盆地、河床两侧, 一级阶地及河漫滩等地[2], 所以温泉出露点分布于一级的福州———永泰北东东———南西西向构造带内所发育的北东东———南西西与北北西———南南东向断裂构造的交汇处。
其中在福州市区, 有一条宽达1000 米, 长达5000 米的南北向温泉带, 其范围北起思儿亭, 南至南公园, 西至五一路、五四路西侧, 东到晋安河东侧,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福州温泉带。
3 福州温泉文化探析
3.1 温泉地带性分布铸就名人温泉文化
福州温泉广泛分布在繁华市中心5 平方千米的温泉带内, 具有埋藏浅、水温高、水质好、水量大、富含硫磺等优点,开采利用十分方便。福州人对温泉情有独钟, 将其誉为“金汤”。因此众多名人曾为这“汤”留连忘返。如宋代抗金名将、宰相李纲, 福建文臣提刑吕本中, 康熙帝的贴身文学随臣查慎行,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冰心、郭沫若等都曾在此洗濯温泉[3], 并留下宝贵的诗歌、散文、摩崖石刻等文化财富。在《郁达夫日记集》里有这样的记载:“( 1936 年4 月6 日) 自南公园出来, 日已垂暮, 至王庄乐天温泉洗澡后, 一片皓月, 已经照满了飞机广场。( 1936 年4 月7 日) 晨起就觉得头昏, 宿醉未醒, 而天气又极闷热也。一早进城, 在福龙泉洗澡休卧, 睡至午后一点, 稍觉清快。”
3.2 温泉独特区位环境铸就户外森林温泉文化
把温泉引入室内, 泡温泉就和泡澡堂同出一辙, 越来越失去了吸引力, 而户外温泉文化的挖掘日益受人瞩目。与“中国温泉之乡”的广东恩平、珠海御温泉相比[4], 福州温泉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户外森林温泉文化。前两者都是人工造景, 而福州温泉片区内有老天爷赏赐的“青山秀水”, 如连江的贵安温泉、永泰的青云山温泉、闽清的黄楮林温泉等。贵安温泉和溪流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这种两者相依相辅的温泉旅游景区, 国内是少有的。
3.3 温泉优良品质铸就温泉文化之福文化
福州温泉的水质很好, 含有硫、氯、钠、氟、二氧化硅等矿物质和钼、钛、镓等微量金属元素, 对治疗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感冒、早期动脉硬化、神经病等多种疾病有疗效, 因此,福州多处地方开设温泉疗养院, 如福建省干部疗养院、金鸡山工人疗养院等[3]。此外, 福州温泉对人的皮肤具有良好的美容养颜效果。郁达夫曾这样描写到:“美妇人的耐久耐老,真是人生难得的最大幸福, 而福建女子独得其秘, 想来总也是身体健康, 饮食丰盛, 气候和暖, 温泉时浴的结果。”可见,温泉增添了福州的福文化内涵。
3.4 温泉沐浴铸就温泉文化之闽剧文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福州温泉的浴客主要是文人、艺人、商家、政要、军警等,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文人、艺人。当时福州闽剧界的编剧们喜欢去汤池店一边洗汤、一边创作, 同时演员们也喜欢去汤池店泡汤, 藉以与编剧们沟通感情, 要求为自己的角色加戏, 而好的编剧常常也听从好演员的意见, 增删剧中的情节、唱词, 因而在福州温泉的汤池店里创作出了林舒谦的《炼印》、陈明锵的《钗头凤》以及《贻顺哥烛蒂》等著名的闽剧传统剧目。
福州温泉开发已经有1000 多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 由于温泉文化在福州旅游一直没有列入专门的研究, 致使温泉旅游资源的经济利用和生产还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 其开发和管理的很多弊病和矛盾也日益突出, 极大地制约了温泉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完善。现在, 福州以“温泉旅游”为招牌做生意大有人在, 但是品位不高, 规模不大, 主要停留在宾馆洗浴和医疗保健, 如位于福州市中心温泉地带, 虽然宾馆林立, 但旅游产品单一, 缺乏温泉文化内涵。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 建成两种不同的温泉旅游发展模式文化
不同区位的温泉所在地应在资源特点、市场定位、项目内容、规模大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开发模式文化。福州温泉的区位分布相对于广东温泉而言, 更为集中, 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及城市郊区, 拥有近距离市场的区位优势, 可针对城市中心及城市郊区选择不同的温泉旅游发展模式。如位于福州城市中心的温泉( 其广泛分布在繁华市中心5 平方千米的温泉带内) 往往具有较好的潜在客源市场, 但环境条件相对逊色, 以建设大型高档次的“ 温泉汤店”或“ 温泉酒店”为主, 提供高标准的旅游服务, 营造高雅的“康体休闲”温泉文化。随着我国越来越多温泉旅游地的涌现, 温泉旅游的空间竞争将会日趋激烈, 营造特色鲜明的露天温泉是温泉旅游地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福州城市郊区如永泰、连江的温泉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 可以发展户外森林温泉, 成为福州温泉的特色旅游产品。在产品开发上可采用复合型开发模式, 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 营造一种“天人合一”的温泉文化,如采取“1+1”或“1+N ”的开发模式, 即温泉+ 生态游、温泉+农家游、温泉+ 观光游、温泉民俗游和温泉+ 体育+ 农业游等模式。
4.2 挖掘乡土历史文化, 丰富产品文化内涵
文化是产品的灵魂。福州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做到充分挖掘乡土历史文化, 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如现存至今具有1000 多年历史的古三座澡堂, 融入了福州的建城史文化, 五代闽王王审知建城时, 民工发现并用石砌成三口汤池,后称之为“古三座”。源自清朝时的六一泉澡堂, 它与福州的闽文化相联, 它地处河畔, 有亭榭之胜, 故文人墨客多集中在六一泉, 早出晚归。市区的福龙泉澡堂, 因区位条件优越, 故而蕴含着丰富的名人文化, 林则徐的老师陈寿祺曾留下对联“非福人不能来福也, 有龙脉才会有龙泉”。郁达夫先生也在《郁达夫日记》中表达了对福龙温泉的恋恋不舍。温泉旅游的开发应融区域特有的文化为一体, 才能有别于竞争对手, 以文化内涵取胜。
4.3 丰富温泉旅游产品链文化
目前在广东、北京、西安等地, 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多以郊外豪华温泉旅游度假村为主, 消费标准比较高, 旅游投宿时间比较长, 消费群体较少。福州在中国城市体系中的位置与上述城市不同, 城市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从福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与水平看, 福州无力与这些城市竞争, 硬性模仿不一定合适, 福州必须有自己特色的温泉旅游产品链。温泉旅游产品的一大特色, 就是很容易在其它产品链上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在观光、体育、休闲度假、会展等多种旅游产品链上都能增加温泉的内容。
上一篇 > 武义温泉旅游真实性存在的问题与开发研究
下一篇 > 温泉旅游在湖南省旅游产品 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