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农业

地热供暖进大棚,辅助农业过寒冬

  12月,寒风凛冽的北方大地满目苍凉,但在中国北方某个小镇的园艺大棚中,却暖意融融,室内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生命力旺盛地生长着,西红柿、黄瓜、西瓜、茄子、青椒等果蔬长势喜人。这个园艺大棚坐落于室外冬季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北方,而棚内平均气温达到15℃,适合植物生长,并有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这种温度是通过地热农业技术实现的,将地下水热能,经过适当的加温,再将热量传送到大棚的土壤中,通过提升土壤温度,进而影响大棚内整体环境的温度,使一些喜光植物即使在冬天也能够生长,而使用过的水再回灌到地下,从而进行循环利用。

  这种地下水带来的热能还可以应用于育苗,对于一些生长期稍长的农副业作物,能在冬季就开始进行育苗无疑是非常有利,比如哈密瓜,如果想错开上市高峰期,最佳播种时间是1月下旬到2月上旬,而在北方来说,这却偏偏是最冷的时候。使用地热供暖,让土壤升温,达到育苗的最佳指数,能够使瓜苗长得更大更壮,并且大大缩短瓜苗的生长周期,提前半个月时间出苗。

  这种利用地热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模式,不但充分利用了冬天闲置的阳光促进生产,也不会消耗过多的能源,是清洁、环保、节能的高新科技,既能够为区域提供丰富多样的四季蔬果,又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如果能够得到规模化、集约化的推广,将会提高冬季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冬季蔬果市场,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