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
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普查阶段宜为1:100 000~1:50 000;详查阶段宜为 1:50 000~1:25 000; 勘探阶段宜为 1:10 000或更大的比例尺。各种调查点的位置,可采用罗盘、GPS结合典型的地形地物确定,应准确地绘到底图上。
§3.1 观测点与观测路线要求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路线宜按下列要求布置: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沿含水层带走向。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
水文地质测绘每平方公里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可按表 3-1确定。同时进行地质和水文地质测绘时,表中地质观测点数应乘以2.5;复核性水文地质测绘时,观测点数为规定数的 40%~50%。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时采用小值,复杂时采用大值,条件中等时采用中间值。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可利用现有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判释与填图,减少野外工作量和提高图件的精度。
测绘比例尺
地质观测点数 /个·km-2水文地质观测点数观测路线长
松散层地区基岩地区 /个·km-2 / km.km-2
1:100 000 0.10~0.30 0.25~0.75 0.10~0.25 0.50~1.00
1:50 000 0.30~0.60 0.75~2.00 0.20~0.60 1.00~2.00
1:25 000 0.60~1.80 1.50~3.00 1.00~2.50 2.50~4.00
1:10 000 1.80~3.60 3.00~8.00 2.50~7.50 4.00~6.00
1:5 000 3.60~7.20 6.00~16.00 5.00~15.00 6.00~12.00
§3.2 流量的测量
3.2.1堰测法
当涌水量小于 10L/s时,用三角堰;大于 10L/s时,采用梯形堰或矩形堰测量。
测得堰口高度(h)及堰口宽度 b (单位为 cm),分别用下列公式计算:
(1)三角堰:
Q=0.014h3/2
(2)梯形堰:
Q=0.0186bh3/2
(3)矩形堰:
Q =0.018bh3/2
b
90h o h h
b
a. 三角堰 b.梯形堰 c.矩形堰
为了工作方便,以上几种堰都有专门换算表。测量时按下列要求去做:
(1)在离泉出口处不少于 l~2 m的距离上进行测量;
(2)当流量与流速很大时,让水流出一定距离进行测量;
(3)堰板要放直 (不要有前后、左右的歪扭);
(4)水头高度标尺的零点和堰槛位于同一高度上,若用直尺或三角板测量水头高度,应将测尺的平面与水流方向平行。
3.2.2容量法
用水桶或其它容器,按时计量测出流量,常用于流量较小的泉或民井抽水。
3.2.3断面法
选择水流平稳的渠段,测定水深、流速,进而可求得流量。
§3.3 地下水位的观测
(2)电测水位计或万用电表。电测水位计或万用电表是目前常用的测量地下水位的工具,其优点是简便、准确、不受地下水位埋深的限制。但测量时必须测绳伸直,应反复试测,准确地找到水面位置。
(3)其它仪器。
§3.4 水样采取
野外测绘中采取水样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要从水面以下 0.2~0.5 m处取样;
(2)在停滞的水体或水中采取水样,应将死水抽去后,采取新鲜水样;采取河水水祥,应在水流较缓的地段采取;
(3)在取祥前应将已洗净的水样瓶用所取之水仔细冲洗 2~3次;
(4)取样时不宜把瓶装满,应留 l~2 cm空隙;
(5)取好水样应立即密封,用纱布将瓶口缠好,然后再用蜡封住;
(6)取特殊要求水样时应加稳定剂另取一瓶水样,如分析水中侵蚀性 CO2的含量时,则应
另取一瓶水样加入大理石粉。
§3.5 民井简易抽水
(1)选择新井或近期淘过的井,并尽量选择易透水的井壁结构;
(2)井的卫生条件较好,附近没有污染源,并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3)要测得准确的天然静止水位;
(4)水位降深应大于 0.50 m,允许变化幅度 2 cm,水位和流量同时趋近稳定状态后延续时间不得小于 2 h;
(5)绘制 s-t,s'-t,Q-f曲线;
(6)计算稳定涌水量及渗透系数。
民井简易抽水一般适用于了解浅层含水层的富水性和透水性。
§3.6 钻孔抽水试验
3.6.1要求
(1)根据规范定额要求,对揭露了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强,厚度大)的某些钻孔作三次水位降深单孔抽水试验。每次降深稳定的延续时间应随含水层性质而定,松散结构的含水层一般采用趋近稳定状态以后再延续 8 h即可。而对于裂隙岩层或岩溶含水层可增加 2-3班。此外,应考虑钻孔的目的,确定抽水延续时间。
(2)抽水试验误差范围的要求:用离心泵或深井泵抽水时,水位、流量、其时间间隔可按稳定流或非稳定流抽水要求进行,同时要测水温和气温。
3.6.2 技术成果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编制下列曲线图:
(1) Q-t,s-t曲线;
(2) Q-s曲线;
(3) q-s曲线;
(4) 应采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5) 应提交下列内容的图表。
b、抽水试验图表:抽水试验成果表、Q-f(s)曲线图、 q-f (s)曲线图、水位恢复曲线图、施工技术资料表。
c、水质分析表。
d、钻孔位置示意图。
e、K值的计算结果。
§3.7渗水试验
当野外抽水试验设备缺乏时,可采用试坑渗水试验法,测定包气带非饱和岩层的渗透系数。有条件可采用单环法或双环法以提高精度。
试坑法是在表层干土中挖一试坑,坑底要离潜水位 3~5 m以上,向试坑内注水,必须使试坑中的水位始终高出坑底约 10 cm,为便于观测坑内水位,在坑底设一标尺,求出单位时间内从坑底渗入的水量 Q,除以坑底面积 F,即得出平均渗透速度 V=Q/F。当坑内水柱高度不大(等于10 cm)时,可以认为水头梯度近于 1,因而 K=V。
§3.8 泉的观测记录
(1)把泉统一编号标记在图上,并描述泉出露的位置,属于何种地貌单元,如河谷、盆地、冲沟、峡谷及山麓等,标出泉相对河水面高程及居民点的方位和距离。
(3)测定泉水温度,判明水的物理性质及气体成分,并取水样作化学成分鉴定;
(4)观察泉水出露形态,自然流出的 (渗出的、滴出的)或涌出的是否有间歇性流量变化;
(5)观察出露处是否有沉淀物质——泉华(矿质的、钙质的、硫磺的,铁质的等);
(7)调查泉的使用情况,是否有引水工程;
(8)确定泉的类型,按泉的形成分类有:侵蚀泉、接触泉、断层泉;按泉的水力特征分类:上升泉、下降泉。
§3.9水井的观测记录
(1)水井的位置,村庄内、外;平原、高地、斜坡、洼地冲沟;在河、湖、池塘、沼泽岸上,距离水体多远,是否被洪水淹没;
(2)井的坐标、地面标高、井口标高、井底深度;
(3)水位埋深;
(4)井的地层柱状图;
(5)井壁的结构及井口形态;
(6)建井年代及最近一次淘井的时间;
(7)取水设备及用水量;
(8)井的涌水量(可作简易抽水试验或访问);
(9)井水的物理性质,记录水温、气温、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等;
(10)井水的动态:①丰水年、枯水年的井水位变化情况;②年内水位变化情况;③井水的用途及附近的卫生环境状况;
(11)井位的平面图及示意剖面图。
§3.10地表水(河流)的调查
(1)河流所在地区的标高、河流发源地、流往何处、有哪些支流;
(2)旱季与雨季河水的宽度、深度、涨水时水位上升幅度;
(3)测量水的流速、流量;
(4)河床、河岸的性质,陡岸还是平缓岸,河床是砂质的、石质的、还是粘土质的,河床生长的植物、河岸的淹没情况;
(5)河水的污染情况;
(6)河水的利用情况;
(7)河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位置、地点、补排量)。
上一篇 > 水文地质勘查和工程地质勘查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下一篇 > 水文地质边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