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分区概述
1.东部大平原半湿润气候季风带水文地质区(I)
由于地形、地质构造及海洋气候影响,本区呈北北东一南南西方向展布,可划分为松辽平原及黄淮海平原两个亚区。本区包括外围相邻的丘陵山区,年降水量约500-800mm,湿度系数1.13 -1.38,南北部分显然仍随纬向分带而变化。松辽平原与华北平原与华北平原构成狭长的中、新生代沉降带,第四纪堆积的常厚达数百米。大气降水及山区的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为平原地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由于地球化学作用,表现出潜水水化学的水平分带现象,尤以华北平原最为显著。山前洪积扇带形成巨厚的单层含水层,水质以重碳酸钙型的淡水为主。冲积平原演变为潜水与承压水组成的多层含水层,以重碳酸一硫酸盐或重碳酸一氯化物水为主,水质复杂,咸淡水交错分布;滨海地带受海水成冈影响,成为高矿化的氯化物水。松辽平原受山区花岗岩分布影响,水质以重碳酸钠型为主。由于气温低,松仡江流域蒸发作用弱,潜水位高(1 -3m),因而在低地形成大片沼泽。最北部的大兴安岭山地,属亚洲北部永久冻结土带的一部分。潜水动态主要表现为冻结成因类型,埋藏深度一般为1 -3m,冻结层的厚度一般为3-8m,呈岛状分布。
辽鲁山地以古老的结晶岩系为主,但有断块状分布的古生代碳酸盐岩构成的自流盆地;而兴安岭区则完全由燕山期花岗岩与喷出岩组成。在河北山地与山西高原,古生代与中生代地层构成燕山期褶皱带,其中奥陶纪石灰岩为本区最主要的含水层。山西高原许多山间断陷盆地,构成巨厚的第四系潜水、承压水含水层盆地,边缘常有岩溶大泉出露。
本区为介于东部半湿润气候带与西北干旱气候带之间的过渡带,可划分为内蒙古高原及黄土高原两个亚区。内蒙古高原亚区以大青山为界,又可分为北部以内流水系为主的典型内陆半干旱草原牧区,与南部以呼包平原与银川平原为主的黄河引灌区,包括黄河南岸的毛乌素沙漠。北部水资源较为贫乏,成为缺水草场;其东部牧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好,而西部牧区严重缺水。南部黄河平原属第四纪断陷盆地,分布巨厚的砂砾石含水层,包括潜水与自流水。因此,黄河平原区,不仅有河水灌溉之利,地下水资源也较丰富。
黄土高原按黄土地貌与地质构造,可分东、西两部分。六盘山以东为陇东地区,属鄂尔多斯地台的一部分,包括陕北、宁南部分地区,黄土台塬分布较广,并普遍分布水位埋藏较深的黄土含水层,降水垂直人渗补给和水平径流排泄,以泉的形式沿塬边沟谷流出为其主要特征。黄土层下出露接近水平的中生代陆相地层,形成以白垩系为主的自流盆地。六盘山以西主要为古近一新近纪堆积形成的陇西盆地,由于上覆黄土层厚达100 - 300m,被沟谷强烈切割,塬面支离破碎,形成沟豁梁峁地貌;黄土层除局部地区外,基本不含水。下伏古近一新近系以红黏土或粉砂层为主,含盐量很高,直接影响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水质。河谷盆地冲积层中可找到较好的含水层,但含水层厚度很少超过20mC。
广阔的关中平原为一地堑式的断陷盆地,第四纪冲积、湖积相堆积物很厚,形成地下水十分丰富的自流盆地。兰州西北永登附近的乌鞘岭,以及宁夏近南北向展布的贺兰山脉,是第二大区与第三大区之间的分界线,即由半干旱的草原景观带过渡到典型的干旱沙漠带,两侧自然景观发生明显的变化,水文地质条件同样存在显著的差异。
3.西北内陆盆地干旱气候沙漠带水文地质区(Ⅲ)
在地理景观上,主要表现为戈壁、沙漠及干旱草原,成为亚洲沙漠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候极端干燥。在地质构造上形成巨大的主要由中、新生界构成的断拗盆地。河流以内流水系为主。盆地四周主要为地槽褶皱带形成的高山,如祁连山、天山、昆仑山等褶皱山系。高山区降水及冰雪融水较为丰富,形成强大的地表径流,流入盆地后成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本区地下水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l)自山区流入盆地的河流径流量,基本代表全流域的总水资源。
2)出山河流流经戈壁带,大部分入渗地下成为地下水,又在冲积扇前缘溢出地表,形成泉群,流人绿洲,成为绿洲的主要灌溉水源。
3)每条河流从上游至下游要流经两三个盆地,地表水、地下水多次重复相互转化。
4)山前平原自戈壁带(地下水补给带)一绿洲带(地下水溢出带过渡到径流带)一
盐土带或沙漠带(蒸发排泄带),水平分带现象十分明显,河流最后流入终端湖。含水层的水量、水质,也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
5)新构造运动强烈,对盆地结构与地下水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按内陆盆地的分布,可划分为四个亚区: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
4.华东、华中及西南丘陵山地潮湿气候带水文地质区(Ⅳ)
本区分别以淮河与秦岭与I、Ⅱ大区分界,并以南岭与V大区分界,其界线明显地受纬向分带规律的控制。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本区可划分为东、西两个亚区:①华东、华中丘陵山地亚区--除丘陵山地外,还分布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潘阳湖平原,以及 长江、钱塘江三角洲平原等广大冲积、湖积平原。②西南岩溶丘陵山地亚区——广泛分布碳酸盐岩,岩溶十分发育,形成暗河水系;云、贵等省在地形上为岩溶高原,在四川则为广阔的中生界红色盆地,包括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川西)平原,成为盆地中的盆地。
2)在上述条件下,地下水特征主要表现为:①地下径流大于蒸发量。②地卜^径流与降水、地表水形成强烈的交替带。③潜水主要属雨水成因类型,潜水埋藏很浅,一般为1 - 3m;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潜水动态常受洪水影响。④东部分布大片酸性侵入岩体,裂隙水发育,地下水以含硅酸高的重碳酸钠水为主,西部石灰岩区岩溶暗河十分发育。⑤中、小型白垩系盆地广泛分布,常含裂隙、孔隙承压水。
3)扬子地台东部由于变质岩系与花岗岩体的广泛出露,自流水局限于中新生界盆地,及带状分布的以古生代地层为主的褶皱带。在扬子地台西部云贵高原,巨厚的(准地槽式的)以石灰岩为主的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层构成大复向斜,岩溶水广泛分布,形成暗河水系。广西地台部分以泥盆纪及石炭纪石灰岩为主,贵州高原以三叠纪石灰岩分布最广,云南高原以二叠纪石灰岩为主,岩溶十分发育。第四纪山间盆地为云贵高原的主要特色,不但具有丰富的潜水,并有自流水分布。四川盆地内厚达2000m以上、具有平行褶皱的中生代地层,构成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区域,地下水矿化程度随深度而加大,三叠纪地层中常具卤水。整个盆地处于抬升状态,形成剥蚀丘陵。成都平原则为第四纪沉降区,并于山前形成巨大的冲积扇。
5.东南、华南海洋气候亚热带水文地质区(v)
1)本区主要特点是气候炎热潮湿,雨量丰沛,年均降水可达2000 - 4000mm。全区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仅沿海地带形成狭长的滨海平原,或在河口形成三角洲。沿海地带潜水以咸水为主,浅层淡承压水为主要含水层。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可划分两个亚区:
b.粤、琼丘陵…地亚区,包括广东及海南岛。主要分布古生代地层及大片花岗岩侵入体;全亚区属珠江及韩江水系,除普遍分布裂隙水外,岩溶水也分布较广。琼雷地区主要为海陆相湛江群(N -Qp,)构成横跨海峡的自流盆地,上覆第四纪火山熔岩,淡水资源丰富。
2)本区北部近东西方向的南岭山脉,是长江水系与珠江、闽江水系之间的分水岭,成为两个大区之间的天然边界。
6.青藏高原冰漠及高山草原带水文地质区(VI)
本区主要自然地理景观表现为特有的高山地形与极端干寒的大陆性气候。
1)藏北高原海拔达5000m左右,年降水量小于lOOmm,河流很短并多闭流。土壤冻结常在8个月以上,可与极地冻土带相比,形成多湖泊与盐碱沼泽的苔原。因此,潜水以沼泽、冻土或冰川成因类型为主。
2)藏南纵谷地带(主要属喜马拉雅褶皱带)因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雨量增加 (400 - lOOOmm)。雅鲁藏布江形成宽坦的河谷,潜水主要分布于冲积层、冰碛层内,潜水动态随高程变化呈垂向分带现象,河谷上下游即可有很大差异。
3)藏东山地包括滇西的横断山脉,许多重要河流如澜沧江、怒江等均发源于此,形成高山深谷,潜水主要受垂向分带规律控制。
根据地质、地貌及气候条件的差异,本区可划分为两个亚区:冻土高原亚区和藏东及藏东南高山峡谷亚区。
上一篇 > 黄土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下一篇 > 中国地下水分布的地质、自然地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