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

如何对钻探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分析

  钻进过程中的水位测定,此水位深度並不能代表真正的静止水位,但是我们可以根椐两次水位深度的比较,得出近似安定水面的位臵,同时根椐两次水位差数的大小(间隔时间相同时),也可以了解岩石的破碎情祝,当岩石破碎时,水位下降的就快,反之就慢。在升降钻具的时间内,一定要测两次(两次之间隔5分钟以上}就是这个道理。为了更祥细说明它的用途,举例如下:
 
  ①当钻孔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和高山的斜坡上时特,岩石坚硬致密,稍具裂缝,含水性微弱,地下水面较深,大部份裂隙被岩粉或泥浆所堵塞,因而水位变化是随钻孔加深而变深,变化幅度很小。
 
  ②如上部为松散堆积 ,漏水严重,而下部为坚硬岩层不透水,当钻过松散岩层后则下套管止水,嗣后水位应该是随孔的加深而变深,但是这种情况一般很少见,原因是岩石不可能是一点裂隙没有,另一方面一般下臵的井壁管,在勘探钻孔中,是为了防止坍塌或掉块而达不到止水的目的,因之每回次两次水位观测给果基本一致,这种 水位稳定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工作中见到这样资料,其结果可能是 工作不负责任所造成的。
 
  ③当钻孔穿过含水层时,钻孔中水位就要发生显著变化,如果是承压水则水位会上升甚至喷出井口,否则水位将会下降。此时必然发生漏水(或涌水)现象,或者泥浆变稀。这些都说明遇到了合水层。
 
  ④当钻孔穿过数个含水屠,而每个含水层又无明显水力联系,这种情况可以根椐水位测定结果加以确定。如果没有这个资料是无法确定含水层数目,水力联系、水位、水量的。
 
  ⑤钻进过程中所测得之水位、是受钻孔的深度以及所穿过含水层的安定水位的影响、而按一定规津变动的、如果在不同深度上忽而上升忽而下降忽而静止这是不可能均。因而这种资料是错误的,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产生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a.现场测的不夠认真,产生误差;b.孔口或井璧管周闱流进去水使水位上升;c.常泥浆浓度大时,粘在井壁管上的泥浆流下,水位稍微上升。d.两次测定水位的间隔时间太短,或者只测了一次,因而水位没有变动。
 
  消耗水量的测定:在钻进过程中冲洗液必然消耗,这是因为水沿着钻孔所穿过的裂隙而跑掉,水消耗的多少决定於裂隙的发育程度,当遇到含水层时、必然发生严重的漏水现象或涌水现象、共漏水量的大小、又决定於所穿遇的含水层水量大小(渗透系数大小)。但是发生漏水现象、倒不一定都是遇到了含水层、当遇到较大的破碎带(不含水的)时、也必然漏水,如果破碎带很小,分布范围不大,这时经过短时间的漏水后就恢复正常,遇到上述情况,应该停止钻进测量静止水位和注水,以便求最大消耗量。因此正确的记录是可以说明不同深度破碎情况和岩石含水性的。下面举几个例子:
 
  ①钻孔打在裂隙发育不均匀的地层中、局部发育着构造裂隙、当钻孔钻至接近破碎带的上部时,消耗水量会显著增加;
 
  ②当钻孔穿过含水层时必然漏水,其漏水量之大小,是决定於含水层流量之大小,因此当发现漏水时应要求开动水泵,用水泵最大排量向井底送水,以测定其最大消耗水量。根椐消耗水量的测定和水位观测结果相比较,可以决定是否遇到了含水层。如果用泥浆钻进时,也要发生泥浆变稀或漏水现象,这都说明遇到了含水层。而含水层的厚度,则可以根椐简易水文资料和岩心采取率结合对岩心检查加以确定;
 
  ③在坚硬裂隙岩层中(裂隙少、分布比校均匀),其消耗水量的变化是随钻孔的加深而减少,原因是裂隙愈往深部越趣於闭合,其冲洗液主要从裂隙流失,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消耗水量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