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化探知识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对于我国化探发展的意义及预测
从本站其他相关文章可以看出,中国区域化探扫面的进展是相当迅速的,到1990年底完成376.7×104 km2,到2000年底共完成627.4×104 km2。经对筛选出的部分异常进行查证,到1995年已发现(或扩大)308处工业矿床,其中大中型矿床达1 32处,对我国地质找矿和资源勘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近10余年中,地矿部下属单位新发现的矿床,特别是金矿,80%以上都是根据化探扫面提供的线索找到的。由于时间和研究程度的限制,它的找矿信息还远未来得及充分开发。目前各省已将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和地球化学图作为各省找矿工作部署、中大比例尺地质勘查工作部署及资源潜力预测的主要或重要依据。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取得的巨大科学成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为国内外所承认。近30年来国际上虽有40余项国家性或地区性地球化学填图计划,但其目标主要是取得元素空间分布的基础资料,只有中国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将填图与找矿紧密结合。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措施,这项计划在找矿上所起的作用,在国际上没有任何一项类似计划可与其相比。
1978年提出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时,谢学锦作了如下预测(谢学锦,2002c):
1)它可以给出数以万计的以标准化方法圈定的、可以在全国范围进行对比的异常。
这样就必然有可能更有效地筛选出数百个到数千个最有远景的异常,为找到数十个到数百个大中型矿床提供线索,给地质找矿打开新局面。
2)它可以使我们对地球化学省及各种类型的区域性异常有更深刻的全面认识,对于这些在漫长成矿过程中逐步留下的印迹进行全面总结研究,将会使找矿规律学及成矿预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它不仅可以把找矿活动迅速集中于最有意义的靶区,它的侦察和搜索作用还有助于为基础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及化探研究本身搜索问题地区,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入研究工作。
4)它对区域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勘查地球化学的边缘学科“区域地球化学”的发展将起到有力的稚动作用。
5)它也将带动亿探的方法与技术,特别是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化探方法研究的深入,化学分析的现代化,并使化探队伍迅速壮大。对成百上千区域化探异常验证的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将使异常解释推断与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到新高度。
这些是1978年在规划中对这项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的预测。当时还预计这项计划完成后,将使我国区域化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上述预测当时在一些人看来也许是难以置信的,10年后大多已变成现实,30年后的今天再也无人怀疑,许多已超出了原来的估计。到2008年已完成了700余万平方千米的扫面,取得了数以千万计的高质量39种元素的含量数据,圈出了近6万个综合异常,从中初步筛选出万余异常进行工程验证,截至现在已有3千余处见矿。
区域地球化学分析系统方面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已超过扫面规划所作的预测。由20余个实验室研究的多方法分析系统,将痕量超痕量元素检出限降至地壳丰度以下,并使用统一的监控方案及标准物质监控误差,致使中国地球化学图上的信息量之丰富,居世界同类图件之冠;同时还将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分析工作大规模操作流水作业的思想(钱德荪,谢学锦,1953)引入分析中,数以百万计的样品,使中国地矿系统的不少实验室在进行地球化学填图的多元素分析时质量优异,高效价廉,这是国内外任何实验室都难以办到的,从而在找矿上也取得了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效果。中国20余个实验室在不同设备条件、人员条件下进行的大规模多元素分析结果可以互相对比,为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进行了一次极有价值的实验,使各国勘查地球化学家对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增强了信心。化探扫面分析全面带动了20世纪80年代整个痕量分析领域在中国的发展,并影响至今。
不同自然地理景观条件下化探方法的研究历来是勘查地球化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例如,加拿大在冰积物覆盖区及澳大利亚在砖红土地区化探方法的成就一直为世界瞩目。中国地域广大,景观条件复杂,30年来化探工作者在全国许多特点极不相同的地区如高寒山区、高寒湖沼丘陵、干旱半干旱荒漠、岩溶、森林沼泽、热带雨林及黄土覆盖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制定出了相应的有效工作方法。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国家的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包括有这么多不同景观区的工作方法研究。这些研究对于使用区域地球化学方法在各种特殊景观区找矿的成功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这些特殊景观区的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特别是应加强对各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研究。
区域化探扫面计划及其实施所取得的巨大科研、经济和社会效益已为国内外所承认,但它所积累的资料与浩瀚的信息还只是利用了一部分,对于原定的一些目标:“……它的侦察和搜索作用还将有助于为基础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及化探研究本身搜索问题的地区,以便集中深入的工作……”、 “对地球化学省与各种类型的区域异常有深刻认识……”、“对成百上千化探异常验证的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将使异常解释推断和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提到新高度……”(谢学锦,2002c)等还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才能促其进一步实现。即使在已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地质找矿领域,其地球化学信息的利用也还是不够的,许多找矿信息还需深入挖掘,许多元素还有待利用。
21世纪,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全面圆满实现在即,今后大量异常的检查与验证工作仍将继续,矿产的新发现仍继续主要依赖化探扫面提供的异常线索。此外还要出版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全国地球化学图集,建成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在中国南部利用原有化探扫面样品开展39种元素以外的其他37余种元素分析,使区域化探元素分析达到76种,推进以农业和环境为主要目标的覆盖区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展。利用已有数据对全国各种矿产资源的潜力进行评价及提供这些数据支持地质界进行各种基础性研究。
1988年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IGCP259)开始,该计划主要努力使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工作标准化,中国区域化探扫面计划的工作方法特别是对分析的要求已为IGCP259计划所采纳(Darnley,et al.,1995);但这些要求在各国实行时仍有困难,故在IGCP259的后继项目IGCP360实施过程中,一些国家如巴西、哥伦比亚及哈萨克斯坦都将样品送往中国分析。IGCP360计划尽管放稀采样密度至每3万余平方千米1个组合样,以求迅速获得周期表内71种元素在全球的分布,但进展一直缓慢。根据谢学锦提出的全球元素分布的分形自相似规律(谢学锦,2008) 2009年10月,在中国举行的全球地球化学填图会议上拟进一步放稀采样密度。这些大胆放稀多层次采样密度的研究工作,如果没有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取得的全国数以百万计的采样点上数以千万计的高质量数据来做比较,是根本难以想象的。
1978年提出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时,谢学锦作了如下预测(谢学锦,2002c):
1)它可以给出数以万计的以标准化方法圈定的、可以在全国范围进行对比的异常。
这样就必然有可能更有效地筛选出数百个到数千个最有远景的异常,为找到数十个到数百个大中型矿床提供线索,给地质找矿打开新局面。
2)它可以使我们对地球化学省及各种类型的区域性异常有更深刻的全面认识,对于这些在漫长成矿过程中逐步留下的印迹进行全面总结研究,将会使找矿规律学及成矿预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它不仅可以把找矿活动迅速集中于最有意义的靶区,它的侦察和搜索作用还有助于为基础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及化探研究本身搜索问题地区,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入研究工作。
4)它对区域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勘查地球化学的边缘学科“区域地球化学”的发展将起到有力的稚动作用。
5)它也将带动亿探的方法与技术,特别是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化探方法研究的深入,化学分析的现代化,并使化探队伍迅速壮大。对成百上千区域化探异常验证的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将使异常解释推断与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提高到新高度。
这些是1978年在规划中对这项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的预测。当时还预计这项计划完成后,将使我国区域化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上述预测当时在一些人看来也许是难以置信的,10年后大多已变成现实,30年后的今天再也无人怀疑,许多已超出了原来的估计。到2008年已完成了700余万平方千米的扫面,取得了数以千万计的高质量39种元素的含量数据,圈出了近6万个综合异常,从中初步筛选出万余异常进行工程验证,截至现在已有3千余处见矿。
区域地球化学分析系统方面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已超过扫面规划所作的预测。由20余个实验室研究的多方法分析系统,将痕量超痕量元素检出限降至地壳丰度以下,并使用统一的监控方案及标准物质监控误差,致使中国地球化学图上的信息量之丰富,居世界同类图件之冠;同时还将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分析工作大规模操作流水作业的思想(钱德荪,谢学锦,1953)引入分析中,数以百万计的样品,使中国地矿系统的不少实验室在进行地球化学填图的多元素分析时质量优异,高效价廉,这是国内外任何实验室都难以办到的,从而在找矿上也取得了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效果。中国20余个实验室在不同设备条件、人员条件下进行的大规模多元素分析结果可以互相对比,为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进行了一次极有价值的实验,使各国勘查地球化学家对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增强了信心。化探扫面分析全面带动了20世纪80年代整个痕量分析领域在中国的发展,并影响至今。
不同自然地理景观条件下化探方法的研究历来是勘查地球化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例如,加拿大在冰积物覆盖区及澳大利亚在砖红土地区化探方法的成就一直为世界瞩目。中国地域广大,景观条件复杂,30年来化探工作者在全国许多特点极不相同的地区如高寒山区、高寒湖沼丘陵、干旱半干旱荒漠、岩溶、森林沼泽、热带雨林及黄土覆盖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制定出了相应的有效工作方法。没有任何其他一个国家的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包括有这么多不同景观区的工作方法研究。这些研究对于使用区域地球化学方法在各种特殊景观区找矿的成功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这些特殊景观区的工作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特别是应加强对各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研究。
区域化探扫面计划及其实施所取得的巨大科研、经济和社会效益已为国内外所承认,但它所积累的资料与浩瀚的信息还只是利用了一部分,对于原定的一些目标:“……它的侦察和搜索作用还将有助于为基础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及化探研究本身搜索问题的地区,以便集中深入的工作……”、 “对地球化学省与各种类型的区域异常有深刻认识……”、“对成百上千化探异常验证的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将使异常解释推断和化探基础理论研究提到新高度……”(谢学锦,2002c)等还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才能促其进一步实现。即使在已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地质找矿领域,其地球化学信息的利用也还是不够的,许多找矿信息还需深入挖掘,许多元素还有待利用。
21世纪,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全面圆满实现在即,今后大量异常的检查与验证工作仍将继续,矿产的新发现仍继续主要依赖化探扫面提供的异常线索。此外还要出版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全国地球化学图集,建成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在中国南部利用原有化探扫面样品开展39种元素以外的其他37余种元素分析,使区域化探元素分析达到76种,推进以农业和环境为主要目标的覆盖区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展。利用已有数据对全国各种矿产资源的潜力进行评价及提供这些数据支持地质界进行各种基础性研究。
1988年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IGCP259)开始,该计划主要努力使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工作标准化,中国区域化探扫面计划的工作方法特别是对分析的要求已为IGCP259计划所采纳(Darnley,et al.,1995);但这些要求在各国实行时仍有困难,故在IGCP259的后继项目IGCP360实施过程中,一些国家如巴西、哥伦比亚及哈萨克斯坦都将样品送往中国分析。IGCP360计划尽管放稀采样密度至每3万余平方千米1个组合样,以求迅速获得周期表内71种元素在全球的分布,但进展一直缓慢。根据谢学锦提出的全球元素分布的分形自相似规律(谢学锦,2008) 2009年10月,在中国举行的全球地球化学填图会议上拟进一步放稀采样密度。这些大胆放稀多层次采样密度的研究工作,如果没有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取得的全国数以百万计的采样点上数以千万计的高质量数据来做比较,是根本难以想象的。
上一篇 > 我国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特点
下一篇 >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试点与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