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化探知识
勘查地球化学在解决基础地质问题中的应用概述
勘查地球化学作为应用地球化学的分支,除用于矿产勘查和生态环境调查之外,解决基础地质问题,是它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
用地球化学方法解决基础地质问题,本不是新的课题。地球化学从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壳中的分布、集中、分散规律人手,揭示地质体、地质现象和地质规律的地球化学本质’自其作为一个学科问世以来,向来就是地质研究的有力手段。在地质研究中使用地球化学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说来,研究课题往往与特定的地质体或地质问题相联系’对特定的地质体及其构成部分做地球化学取样,检测特定的元素成分和分析科目,有成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解释准则。例如,以宏量元素为基础的岩石化学分类方法,以特征组分(元素)为依据的相图和图解,以同位素比值和稀土配分模式为标志的生成环境判别准则等’已经形成了成套的研究方法和工作程序。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这类方法,而侧重于用勘查地球化学的方法和资料来解决基础地质问题。
勘查地球化学起初是以找矿为目的而兴起的,故被称为“化探”。随着这门新兴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它的调查方法和所获取的资料,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特长。主要是:
①调查方法的普适性。测量工作不拘泥于特定的目标客体或采样对象,而是针对某个地区,或放眼整个区域,通过多种自然介质的系统取样开展调查,获取全面、系统、完整的地球化学信息,从而能够把握全局,查明宏观规律,逐步缩小“靶区”,揭示具体规律。
②调查信息的包容性。勘查地球化学的调查信息,不仅包括地质研究中常用的岩石化学数据和同位素数据,而且要获取土壤、水系沉积物、水、生物等多介质、多层面的数据。
分析元素从几种、十几种扩展到几十种,新近已取得了76种元素的区域化探数据。不仅拥有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总量数据,还测定了相当数量的不同相态元素数据;数据质量从半定量测定,已发展到全部定量、检出限低于克拉克值的水平。这样一来,勘查地球化学获取的信息,既可解决找矿问题,也可反映岩性、构造等地质规律。③调查结论的独立性。由于勘查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和调查信息的这些特点,在资料解释上虽需考虑地质前提,但不受已有地质认识和地质结论的约束,可以依据全面、系统、高质量的地球化学信息,独立地得出客观和创新的结论,反映未被认识的地质规律,修正原有的地质结论。
勘查地球化学的这些特点和特长,有别于一般的地质研究方法,开辟了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的新途径,受到有关管理部门和专家的青睐。从20世纪00年代末起,我国就注意 到化探资料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经过管理部门的引导和化探人员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工作方法;与传统地质研究中的地球化学方法不断融合,取得了一系列地质界公认的研究成果。本文根据可以得到的文献资料,就这方面的发展作一综述。
化探创立之初,主要以土壤、岩石和生物为样品介质,重点解决矿产的局部勘查问题。由于测区范围小、指示元素少、分析精度低,所获资料不足以解决基础地质问题。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配合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了大面积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即所谓的“金属量测量”,西方国家则率先开展了区域性的水系沉积物测量。这些工作把化探从“点”扩大到“面”,体现了化探方法的特点和特长,获取了大量系统的区域性地球化学资料,为研究基础地质问题创造了前提。60年代以后,在西方、苏联和中国,都逐步形成了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要手段的区域化探工作,数据不断积累,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证明区域化探资料能快速、系统、准确地揭示调查对象的地球化学特征,为解决多方面应用问题创造了巨大的可能性和潜力。到70年代,以英国出版的区域地球化学图册为标志,证明了这种资料用于解决找矿、地质、环境等问题的综合性价值。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将化探资料用于环境调查,形成和发展了环境地球化学应用方向;而苏联比较重视化探资料在解决地质问题中的应用,于80年代中期形成了与地质调查密切结合的成套工作方法。我国在此总体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关注用勘查地球化学解决基础地质问题,有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项目引导,有专家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创新,有基层化探和地质工作者的身体力行,在地球化学基础资料的获取和解决基础地质问题的理论方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纵观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可大体分出三个时期。
用地球化学方法解决基础地质问题,本不是新的课题。地球化学从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壳中的分布、集中、分散规律人手,揭示地质体、地质现象和地质规律的地球化学本质’自其作为一个学科问世以来,向来就是地质研究的有力手段。在地质研究中使用地球化学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说来,研究课题往往与特定的地质体或地质问题相联系’对特定的地质体及其构成部分做地球化学取样,检测特定的元素成分和分析科目,有成型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解释准则。例如,以宏量元素为基础的岩石化学分类方法,以特征组分(元素)为依据的相图和图解,以同位素比值和稀土配分模式为标志的生成环境判别准则等’已经形成了成套的研究方法和工作程序。本文的重点不在于这类方法,而侧重于用勘查地球化学的方法和资料来解决基础地质问题。
勘查地球化学起初是以找矿为目的而兴起的,故被称为“化探”。随着这门新兴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它的调查方法和所获取的资料,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特长。主要是:
①调查方法的普适性。测量工作不拘泥于特定的目标客体或采样对象,而是针对某个地区,或放眼整个区域,通过多种自然介质的系统取样开展调查,获取全面、系统、完整的地球化学信息,从而能够把握全局,查明宏观规律,逐步缩小“靶区”,揭示具体规律。
②调查信息的包容性。勘查地球化学的调查信息,不仅包括地质研究中常用的岩石化学数据和同位素数据,而且要获取土壤、水系沉积物、水、生物等多介质、多层面的数据。
分析元素从几种、十几种扩展到几十种,新近已取得了76种元素的区域化探数据。不仅拥有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总量数据,还测定了相当数量的不同相态元素数据;数据质量从半定量测定,已发展到全部定量、检出限低于克拉克值的水平。这样一来,勘查地球化学获取的信息,既可解决找矿问题,也可反映岩性、构造等地质规律。③调查结论的独立性。由于勘查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和调查信息的这些特点,在资料解释上虽需考虑地质前提,但不受已有地质认识和地质结论的约束,可以依据全面、系统、高质量的地球化学信息,独立地得出客观和创新的结论,反映未被认识的地质规律,修正原有的地质结论。
勘查地球化学的这些特点和特长,有别于一般的地质研究方法,开辟了基础地质调查和研究的新途径,受到有关管理部门和专家的青睐。从20世纪00年代末起,我国就注意 到化探资料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经过管理部门的引导和化探人员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工作方法;与传统地质研究中的地球化学方法不断融合,取得了一系列地质界公认的研究成果。本文根据可以得到的文献资料,就这方面的发展作一综述。
化探创立之初,主要以土壤、岩石和生物为样品介质,重点解决矿产的局部勘查问题。由于测区范围小、指示元素少、分析精度低,所获资料不足以解决基础地质问题。到20世纪50年代,苏联配合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了大面积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即所谓的“金属量测量”,西方国家则率先开展了区域性的水系沉积物测量。这些工作把化探从“点”扩大到“面”,体现了化探方法的特点和特长,获取了大量系统的区域性地球化学资料,为研究基础地质问题创造了前提。60年代以后,在西方、苏联和中国,都逐步形成了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要手段的区域化探工作,数据不断积累,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证明区域化探资料能快速、系统、准确地揭示调查对象的地球化学特征,为解决多方面应用问题创造了巨大的可能性和潜力。到70年代,以英国出版的区域地球化学图册为标志,证明了这种资料用于解决找矿、地质、环境等问题的综合性价值。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将化探资料用于环境调查,形成和发展了环境地球化学应用方向;而苏联比较重视化探资料在解决地质问题中的应用,于80年代中期形成了与地质调查密切结合的成套工作方法。我国在此总体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关注用勘查地球化学解决基础地质问题,有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和项目引导,有专家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创新,有基层化探和地质工作者的身体力行,在地球化学基础资料的获取和解决基础地质问题的理论方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纵观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可大体分出三个时期。
上一篇 > 地电化学勘查的方法应用条件、主要功能和作用
下一篇 > 勘查地球化学技术解决区域地球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