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河西走廊地温梯度的分布及其随深度的变化

  1  地温梯度的分布。
 
  根据河西走廊地温梯度的分布图,地温梯度等值线的展布方向呈北西西向并成条带状,低地温梯度分布于走廊的两侧,南部祁连山北麓山前及北部的北山山前地带的地温梯度均在1.5℃/100m,甚至更低。走廊中部的花海盆地与玉门之间的低山丘陵及走廊东部的合黎山和龙首山等地区,其地温梯度均低于2.0℃/100m。
 
  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区,地温梯度多在2.0-2. 5℃/100m²间,局部较高地温梯度区分布于酒西盆地的老君庙、石油沟及鸭儿峡的部分地区,花海盆地及酒东地区的酒泉一高台间沿合黎山南侧狭长地带以及民勤的莱旗等地区,一地温梯度亦多在2.5℃/100m,最高可超过3℃/100m,它们多分布于背斜褶皱的轴部或凹陷中隆起的顶部或受山前断裂的影响均呈条带状分布。
 
  2.  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变化。
 
  河西走廊各地区的钻孔测温深度尽管不同,但却都表明了地温梯度与深度有密切关系,其总趋势是地温梯度随深度而减小。走廊地区在2500m深度以上的平均地温梯度多在2.4℃/100m左右,在2500-4500m2间地温梯度就降至2.2C/100m左右。对不同地区而言,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变化略有差异。
 
  根据河西走廊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可知,酒西盆地的石油沟在500m深时地温梯度变化在1.45-3.1℃/100m之间,至700m深就降至1.42-2.62℃/100m;老君庙地区500m深地温梯度为2.0-4. 20C/100m,至1250m深时其梯度就降至1.52-3.1℃/100m;花海盆地100Om深的地温梯度多在1.6-3.8℃/100m,2000m深的地温梯度为1.5-3.1℃/100m;在3500m深度上地温梯度为1.5-2. 55aC/100m,当至4500m时梯度则降至1.45-2.35℃/100m;鸭儿峡地区的钻孔较深,从2500-3500m深其地温梯度则由1.95-3.8℃/100m降至1. 7-2.85℃/100m,在深度达到4500m时其地温梯度也相应地降至1.7-2. 50C/100m。
 
  酒东地区的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变化也表明了同样的规律,但地温梯度与西部相比要低,。
 
  如这里在深1200m处为1.42-3. 1℃/100m;  2000m深为1.4-3.OoC/100m;当至3500m深时,其梯度则降到了1. 3-2.440C/100m;在同等深度上比西部降低了0.4-1 .40C/100m。
 
  由上述可知:河西走廊的地温梯度及其随深度的变化表明,河西走廊与西北的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不同,与其南部(祁连山)一山相隔的柴达木盆地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但其地温梯度较之为低,这反映了河西走廊地区与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之间亦存在一定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