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工程地质
柴达木盆地地质概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的西北部,在东经91°-99°与北纬36°-39°之间,北靠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依昆仑山;东西延长约580km,南北宽80-210km,面积II万km²;形似不对称的菱形。盆地周围高山环绕,海拔多在3500-5000m,盆地东部、北部、西部边缘多丘陵;中部和南部地形低平多为戈壁、沙丘和盐湖,海拔在2600-3000m之间;是我国西部三大内陆盆地之一。柴达木盆地在勘探油气藏的过程中有许多钻孔为了解油层的温压条件,曾进行了地温测量,为研究区域地温分布与构造和油气藏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柴达木盆地是由元古界、古生界为基底组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基底是不均一的。
根据基底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盆地中部是以前震旦纪结晶杂岩系为基底的中新生代沉积拗陷区;盆地西部是以下古生代地槽型沉积褶皱为基底的中新生代拗陷区;其东北部是上古生代过渡型盖层的中新生代断拗区。自印支运动之后形成了盆地的雏形;此后,在盆+地的北缘随着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的隆起,产生了一系列的侏罗一白垩系的断陷盆地,接受了侏罗系含煤建造及侏罗系一自垩系的红色河湖相沉积,并有岩浆侵入和接触变质现象(朱建国等,1982)。自渐新世开始喜山运动初期使青藏高原整体上升,而柴达木盆地则整体下沉,接受了直到上新世的巨厚河湖相砂泥岩连续沉积,形成了西部的沉积中心,中新世喜山运动的第二期对盆地西部有着显著的影响,部分地区上升露出湖面遭受剥蚀,大部地区处于稳定状态,而此时的沉积中心向东迁移。从晚第三纪到第四纪初,喜山运动的强烈挤压,柴达木盆地西及东北部的新生代沉积盖层发生强烈的褶皱,盆地东部沉积中心急骤下沉并东移到三湖地区,沉积了厚度达1000余米的第四纪河湖相地层;晚更新世开始回返,湖盆分化逐步形成目前的面貌。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虽是以元古界及古生界为基底的古老地块,但自中生代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受印支、燕山及喜山运动的影响十分强烈,盆地边缘断裂发育,在敝陷(盆地边缘)和拗陷(盆地中部和西部)上覆有巨厚的新生代沉积盖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和集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与中国西部和东部同为前震旦系和古生代为基底的大型盆地相比,该区在地质构造及深部地壳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柴达木盆地既不同于东部大型盆地具有较高的地温分布特征,也不同于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具有的较低地温的分布规律,而其地温的分布则处于中国东西部的过渡类型,并与中部接近。
柴达木盆地是由元古界、古生界为基底组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基底是不均一的。
根据基底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盆地中部是以前震旦纪结晶杂岩系为基底的中新生代沉积拗陷区;盆地西部是以下古生代地槽型沉积褶皱为基底的中新生代拗陷区;其东北部是上古生代过渡型盖层的中新生代断拗区。自印支运动之后形成了盆地的雏形;此后,在盆+地的北缘随着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的隆起,产生了一系列的侏罗一白垩系的断陷盆地,接受了侏罗系含煤建造及侏罗系一自垩系的红色河湖相沉积,并有岩浆侵入和接触变质现象(朱建国等,1982)。自渐新世开始喜山运动初期使青藏高原整体上升,而柴达木盆地则整体下沉,接受了直到上新世的巨厚河湖相砂泥岩连续沉积,形成了西部的沉积中心,中新世喜山运动的第二期对盆地西部有着显著的影响,部分地区上升露出湖面遭受剥蚀,大部地区处于稳定状态,而此时的沉积中心向东迁移。从晚第三纪到第四纪初,喜山运动的强烈挤压,柴达木盆地西及东北部的新生代沉积盖层发生强烈的褶皱,盆地东部沉积中心急骤下沉并东移到三湖地区,沉积了厚度达1000余米的第四纪河湖相地层;晚更新世开始回返,湖盆分化逐步形成目前的面貌。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虽是以元古界及古生界为基底的古老地块,但自中生代以来构造活动频繁,受印支、燕山及喜山运动的影响十分强烈,盆地边缘断裂发育,在敝陷(盆地边缘)和拗陷(盆地中部和西部)上覆有巨厚的新生代沉积盖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和集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与中国西部和东部同为前震旦系和古生代为基底的大型盆地相比,该区在地质构造及深部地壳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柴达木盆地既不同于东部大型盆地具有较高的地温分布特征,也不同于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具有的较低地温的分布规律,而其地温的分布则处于中国东西部的过渡类型,并与中部接近。
上一篇 > 准噶尔盆地区域地温分布的基本特征
下一篇 > 柴达木盆地地温梯度的分布及其随深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