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工程地质
华北盆地地质构造概况
华北盆地位于东经112°-120°,北纬33°-41°之间,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及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面积约20万km2,盆地北为燕山、西邻太行山及伏牛山,南靠大别山,东临山东丘陵及渤海之滨,形成三面环山中部低平,微向东北倾斜的半开口的盆地地形,盆地边缘海拔在l00-200m,盆地中部为10-20m并向渤海方向缓慢降低。华北盆地为一低平的冲积平原,广为黄河、滹沱河、永定河等河流的冲积物所覆盖,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为勘探油气资源,盆地内打了成千上万个钻孔,揭露了地下深处的地质构造,反映了油、气、水等资源的埋藏及分布情况。并在一些钻孔中进行了井温测量和试油时的测压、测温工作,其中有些钻孔保留有岩芯或进行了详细的岩屑录井,这对研究盆地的地温分布及地热状况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本节是在1981年研究的基础上(王钧、黄尚瑶等,1983)又补充了大量资料,特别是对盆地南部宝丰一沈丘拗陷及开封拗陷等资料很少的地区,补充了一些深钻孔的测温数据,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华北盆地在大地构造上是中朝断块的一部分,位于断块的东部,其基底由古生代地层及前震旦系结晶岩系组成;盆地经历了太古界、元古界的固结硬化,而形成一个古老而又稳定的地台(张文佑,1962)。在古生代盆地整体下降,接受了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直至中奥陶统的巨厚沉积。中奥陶统之后整个盆地隆起经历了长期的剥蚀夷平,从而使盆地中缺失了从上奥陶统到下石炭统的全部地层;在石炭统到二叠系盆地下沉,沉积了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地层,但各地的沉积厚度不一。中生代时期,华北盆地进一步上升,并分化为许多小型盆地;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断裂活动加强,断陷盆地接受了侏罗系的陆相含煤建造,晚侏罗纪盆地上升,在许多分散在盆地中的小型断陷盆地内堆积了晚侏罗到白垩系的红层沉积和火山岩建造。喜山运动断裂活动强裂,形成了一系列的地堑地垒式构造(高名修,1979),在整个盆地下沉过程中地堑型断陷盆地中接受了古新世、始新世及渐新世的富含有机质的老第三系砂泥岩沉积,构成厚2000-4000m以上的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地层。中新世继续下沉,第三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地层覆盖了整个华北盆地,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原,而由古生代地层和前震旦系变质岩所组成的隆起则构成了埋藏于盆地深部的古潜山。盆地的这种地质构造特征对地温的分布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华北盆地按区域地质构造可以黄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
盆地北部由三个隆起五个拗陷所组成,它们分别是沧县、埕宁及内黄隆起和冀中、黄骅、济阳、临清、渤中拗陷;盆地南部由一个隆起两个拗陷所组成,即蔚氏一商丘隆起及开封拗陷和宝丰一沈丘拗陷(包括了襄城拗陷、午阳拗陷及周口拗陷)。
华北盆地的中新生代地层厚度多在2000-4000m,最厚可达10000m以上,在第三系地层中夹有多层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层;在济阳和临清、开封和宝丰一沈丘拗陷内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中,含有厚层的盐岩和膏岩层。华北盆地的老第三系沙河街组是盆地中主要的生油储油层;在盆地基底,由古生代和前震旦系结晶岩组成的古潜山也是丰富的油气资源的储集场所。在对盆地地温分布特征的研究中发现,盆地基底构造对地温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油气藏常与高地温分布区一致,它们之间有着很好的依存关系,同时地温研究也对解决稠油的开采和探讨石油的形成等生产和理论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勘探油气资源,盆地内打了成千上万个钻孔,揭露了地下深处的地质构造,反映了油、气、水等资源的埋藏及分布情况。并在一些钻孔中进行了井温测量和试油时的测压、测温工作,其中有些钻孔保留有岩芯或进行了详细的岩屑录井,这对研究盆地的地温分布及地热状况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本节是在1981年研究的基础上(王钧、黄尚瑶等,1983)又补充了大量资料,特别是对盆地南部宝丰一沈丘拗陷及开封拗陷等资料很少的地区,补充了一些深钻孔的测温数据,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华北盆地在大地构造上是中朝断块的一部分,位于断块的东部,其基底由古生代地层及前震旦系结晶岩系组成;盆地经历了太古界、元古界的固结硬化,而形成一个古老而又稳定的地台(张文佑,1962)。在古生代盆地整体下降,接受了蓟县系、青白口系、寒武系直至中奥陶统的巨厚沉积。中奥陶统之后整个盆地隆起经历了长期的剥蚀夷平,从而使盆地中缺失了从上奥陶统到下石炭统的全部地层;在石炭统到二叠系盆地下沉,沉积了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地层,但各地的沉积厚度不一。中生代时期,华北盆地进一步上升,并分化为许多小型盆地;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断裂活动加强,断陷盆地接受了侏罗系的陆相含煤建造,晚侏罗纪盆地上升,在许多分散在盆地中的小型断陷盆地内堆积了晚侏罗到白垩系的红层沉积和火山岩建造。喜山运动断裂活动强裂,形成了一系列的地堑地垒式构造(高名修,1979),在整个盆地下沉过程中地堑型断陷盆地中接受了古新世、始新世及渐新世的富含有机质的老第三系砂泥岩沉积,构成厚2000-4000m以上的孔店组和沙河街组地层。中新世继续下沉,第三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地层覆盖了整个华北盆地,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原,而由古生代地层和前震旦系变质岩所组成的隆起则构成了埋藏于盆地深部的古潜山。盆地的这种地质构造特征对地温的分布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华北盆地按区域地质构造可以黄河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
盆地北部由三个隆起五个拗陷所组成,它们分别是沧县、埕宁及内黄隆起和冀中、黄骅、济阳、临清、渤中拗陷;盆地南部由一个隆起两个拗陷所组成,即蔚氏一商丘隆起及开封拗陷和宝丰一沈丘拗陷(包括了襄城拗陷、午阳拗陷及周口拗陷)。
华北盆地的中新生代地层厚度多在2000-4000m,最厚可达10000m以上,在第三系地层中夹有多层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层;在济阳和临清、开封和宝丰一沈丘拗陷内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中,含有厚层的盐岩和膏岩层。华北盆地的老第三系沙河街组是盆地中主要的生油储油层;在盆地基底,由古生代和前震旦系结晶岩组成的古潜山也是丰富的油气资源的储集场所。在对盆地地温分布特征的研究中发现,盆地基底构造对地温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油气藏常与高地温分布区一致,它们之间有着很好的依存关系,同时地温研究也对解决稠油的开采和探讨石油的形成等生产和理论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 > 地质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下一篇 > 松辽盆地地温分布的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