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座机:027-87580888
手机:18971233215
传真:027-87580883
邮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武汉)

地方政策

贵州将打造“一区两核两带多极”地热产业发展新格局

贵州省能源局近日发布了《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贵州地热产业多元化发展制定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

 

“十四五”时期,贵州省着力构建因地制宜地热能发展产业布局,打造“一区”(铜仁引领发展区)、“两核”(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遵义都市圈核心发展区)、“两带”(毕水兴发展带、凯里都匀发展带)、“多极”(县域城镇发展极)地热能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地热能产业大发展。


 

“一区”

 

铜仁引领发展区——充实提升“铜仁模式”,打造成贵州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先行兵、试验田、新高地

 

充分发挥“铜仁模式”已形成的示范引领效应,按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行建设,重点突出政策营商环境示范,开发利用方式方面重点开展浅层地热多能互补中深层地热能梯级综合利用示范,开发运营上 重点开展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相结合的示范。引领贵州地热能开发利用机制体制、商业模式创新,充实提升“铜仁模式”内涵,打造“铜仁模式”升级版,充分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省逐步推广应用,力争形成倍增效应、聚集效应,为“十四五”全省地热能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运行监管、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两核”

 

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遵义都市圈核心发展区——积极培育新支柱,开启地热能产业发展新引擎

 

以贵州全力构建的贵阳-贵安-安顺、遵义两个都市圈为核心,重点围绕城市功能区、城镇集中区的学校、医院酒店、会议中心等公共建筑,加快推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应用,实施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倡导 “地热+”,推广多种清洁能源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实施多能协同发展。重点在地热能资源丰富、建筑利用条件优越、建筑用能需求旺盛地区,加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规模化推广利用浅层地热能

 

“两带”

 

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带——推动地热产业创新向纵深发展,拓展地热产业链,融合互动、耦合联动发展

 

围绕毕水兴经济带、黔南及黔东南民族地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引领, 以发展绿色产业为导向,凝聚力量推动地热产业创新向纵深 发展,强化地热能产业与旅游产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融合发展。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加 大地热能开发利用力度,推进发展地热供暖(制冷)地热 理疗康养、地热种植地热养殖地热干燥,建设一批高标 准的示范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多极”

 

县域城镇发展极——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引领、整体提升,推动更大范围应用地热能技术

 

“一区、两核、两带”以外的其他县(市、区、特区),根据地热能资源条件,以“城镇集中区、城市功能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五区为牵引,以示范项目为载体,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建设地热能供暖(制冷)工程,带动县(市、区、特区)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

 

贵州“铜仁模式”

 

主要包括两大核心:一是商业核心,其重要内涵在于依托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采用多种能源互补方式,降低浅层地热能开发初期投资,运行成本低于传统供暖(制冷)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一方面,地热能开发企业以投资的方式介入地热能资源开发项目(不参与建筑室内空调末端系统实施),主动承担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风险,采用 BOT、BOOT 等方式进行合作,在初期获得一定比例的建设费用,同时后期对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进行运营管理,从而收回投资并形成盈利;另一方面,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将民企的技术优势与灵活经营同地方国企的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二是技术核心。整合地质勘查暖通空调等专业技术人员,注重研发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有效避免前期勘查评价不充分造成地热能供暖制冷)效果不好的问题,并通过技术优化、多能互补,最大程度降低投资成本。

 

贵州“遵义模式”

 

核心为业主单位出资建设,充分发挥地源热泵施工单位在地质、暖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负责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实施,实施范围包括室外地埋管部分、热泵机房系统和建筑室内空调末端系统。后期由业主自行运营,并获取节能效益费用。

 



政策《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到2025年末产业增加值突破80亿元